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案例6:体积和体积单位

时间:2016-10-1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师:同学们,老师非常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吗? 生:(非常高兴地,齐答)愿意。
  
  师:是朋友就应该相互了解,相互信任。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可以吗? 生:(非常高兴地,齐答)可以。
  
  师:我在家里,我的女儿非常爱穿我的衣服,你们在家是不是也这样呢? 生:是的。
  
  师:穿上你爸爸的衣服有什么感觉? 生1:很大。 生2:非常宽松。 生3:很温暖、很舒服。 生4:很温馨,感觉自己长大了。 „„
  
  师:你爸爸穿你的衣服吗?(学生个个很惊讶,大多数笑) 师:你们笑什么?
  
  生1:我的衣服太小,爸爸穿不上的。 生2:爸爸太胖,会把我的衣服涨破。 „„
  
  师:你的衣服,你爸爸穿不上,为什么呢?象这样日常生活中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每个同学都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体积和体积单位”,相信通过学习大家会理解的更清楚。 „„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张老师做到了这一点。他不是居高临下,而是“俯下身子看学生”,把自己作为学生中间的一员,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愿意吗?”、“可以吗?” 随和的话语、亲切的交谈,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极大尊重,伴随“穿不穿爸爸的衣服”这一学生都体验过的、极具亲情味的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情绪体验无疑是愉快的,学习的积极性无疑是高涨的,学生的思维已不仅仅局限于数学学科领域,而是向着更广阔的领域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