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案例7: “9加几”的数学片段

时间:2016-10-1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师:怎么计算这三个数一共是多少?(见图) 生1:9+4+1=13+1=14 生2:9+1+4= 10+4=14  生3:4+1+9=4+10=14 生4:1+4+9=5+9=14
  
  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计算方法,真了不起!不过在这些算法中,你认为哪一种计算方法能使我们算得更快一些呢?
  
  生:我认为先算9加1等于10,再算10+4等于14简单些。
  
  师:你真聪明,会用9+1等于10,再用10加4等于14来计算。如果题目
  
  改成9+5你会算吗?(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实例计算方法的迁移)
  
  稍停片刻
  
  生1:我会算,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 生2:我的算法和他不一样,我把9分成4和5,5加5等于10,10加4等于14。
  
  根据以上片断,从学生学习方式角度进行分析。
  
  分析:学生用小棒摆一摆9+3,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进一步形成“凑十法”的表象,及时内化计算方法;优化算法不应太早,应该暴露不同方法的弱点,使学生对方法的优劣有切实的体会,作出自己的选择,真切地体会到“凑十法”的优越性。如果没有接受教师有意识的要求,如果没有课堂练习有意识的强化,那么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对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主动提升和超越?进而,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将现行知识体系下那些相对的比较基本的方法转化成自己的自觉意识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