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修改稿)内容标准

时间:2016-10-1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第一学段(1-3年级)
  
  一、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 能说出多位数各数位的名称,初步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3. 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参见例1)。
  
  4. 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2)。
  
  5.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
  
  6.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参见例3)。
  
  (二)数的运算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参见例4)。
  
  2.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3. 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4. 能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大小。
  
  5. 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6.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参见例5)。
  
  7.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8. 能运用数和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三)常见的量
  
  1.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参见例6)。
  
  3.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估测或测量物体的质量。
  
  5.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四)探索规律
  
  探索简单的变化规律(参见例7、例8)。
  
  二、图形与几何
  
  (一)图形的认识
  
  1.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2. 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参见例9)。
  
  3. 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7. 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参见例19)。
  
  (二)测量
  
  1.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参见例10)。
  
  3. 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参见例11)。
  
  5.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参见例12)。
  
  (三)图形的运动
  
  1.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参见例13)。
  
  2. 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参见例14)。
  
  3.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四)图形与位置
  
  1.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参见例15)。
  
  三、统计与概率
  
  1. 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参见例16)。
  
  2.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运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参见例17、例21)。
  
  3.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参看例18、例21)。
  
  四、综合与实践
  
  1. 通过操作活动等,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知道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2. 在操作活动中,知道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和步骤。
  
  3. 经历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了解所学内容之间的关联。
  
  (参见例19、例20、例21)
  
  第二学段(4-6年级)
  
  一、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 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 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22)。
  
  3. 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参见例23)。
  
  4. 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5. 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6. 了解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合数。
  
  7. 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包括带分数和假分数),认识百分数;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参见例24)。
  
  8. 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小。
  
  9.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二)数的运算
  
  1.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3.探索并了解运算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4.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相互关系。
  
  5.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6.能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8.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参见例25、例26)。
  
  9.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参见例27)。
  
  (三)式与方程
  
  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
  
  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
  
  3. 了解方程的作用,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4.能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
  
  (四)正比例、反比例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或反比例的量。
  
  3.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参见例28)。
  
  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五)探索规律
  
  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参见例29、例30)。
  
  二、图形与几何
  
  (一)图形的认识
  
  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4.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圆,知道扇形。
  
  6.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7.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8.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参见例31)。
  
  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二)测量
  
  1.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
  
  2.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3.认识面积单位:千米2、公顷。
  
  4.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5.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参见例32)。
  
  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8.探索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参见例33)。
  
  (三)图形的运动
  
  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实例,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参见例34)。
  
  3.能利用方格纸等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欣赏生活中的图案,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四)图形与位置
  
  1.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2.能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
  
  3.会绘制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参见例35)。
  
  4.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知道数对(限于正整数)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利用方格纸确定数对的位置的过程(参见例36)。
  
  三、统计与概率
  
  (一)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可使用计算器)。
  
  2.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
  
  3.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参见例37、例38)。
  
  4.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参见例37)。
  
  5.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参见例38)。
  
  6.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参见例37)。
  
  (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参看例39)。
  
  2.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和同学交流(参看例39)。
  
  四、综合与实践
  
  1. 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初步获得在给定目标下,设计解决问题方案的经验。
  
  4. 通过应用和反思,加深对所用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参见例40、例41、例42、例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