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一个案例给我的思考

时间:2016-10-2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部分学生能独立地思考,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出现了多样的解决方法。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也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课后,所有听课教师都为这节课意外生成如此精彩的一个片段而啧啧称赞。随堂测试交了上来,批改时,大伙晕了,全班47位学生,只有二十几位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来完成练习,竟然有十几位学生不知所措,练习“牛头不对马嘴”,错误连篇。 
    这是怎么回事呢?大伙都很纳闷,纷纷议论,这是追求方法多样化惹的祸。 
    难道真是方法多样化造成的?新课程不是倡导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吗?这引起了我的反思,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渐渐地我明白了。 
    所谓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鼓励每一个学生个体独立地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在群体中就可能出现多样的解决方法。因此,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的实质是指学生的独立思考,是指群体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而并非学生个体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这与过去所说的一题多解是有差别的。过去所说的一题多解是指对于同一个问题,要求学生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从而要求每一个学生个体获得其多种解决方法。 
    反思上面的片段。可以发现,问题解决方式确实是做到了多样化,但缺少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没能留出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去获得问题的解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没能得到发展。这样课堂上就成了部分优等生表演的舞台,只有部分优等生交流了自己的想法,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进行思考。优等生提出的每一种解题思路,其他学生还没有去理解、领悟。因此,这样的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只是转变了部分学生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个看客、一个听众。就是这部分学生对于其他学生介绍的一种方法还没怎么理解,另一种方法就又来临了,因此,每一种方法都没能真正理解。由此可见这里的方法多样化还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多样化。 
    那怎样的多样化才是有效的呢?我认为: 
    首先,必须选择合适的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这样的学习素材应便于学生获得多样的方法。问题的人口难度应比较小,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很快地理解题意。有些粗浅的想法,这是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问题的人口应比较宽,使得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获得问题多样的表述与解决方法:当然,问题的解决方法还应便于学生的交流。此外。问题的呈现也应突出过程性。便于多样化的教学实施。这个教学片段的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多样化的问题,因此,就形成了这样一个表面精彩的片段。 
    其次,要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课堂上要留有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思考了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进一步深入思考。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再次,要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初步地接触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方法的交流、汇报、比较中,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形成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意识,明确各种方法的特点,从而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思维特征、认知水平和个人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交流完各种解题方法以后,还要留有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在交流中理解,在合作中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当然,在各自方法的交流过程中,给所有学生呈现了多样的问题解决方法,促进了学生对问题的多方面理解。对于多数学生,这样的经验将促使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形成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意识。不可避免也会有少数学生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意识还不够强,一时还难能掌握。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课程标准倡导解题方法多样化,而不要求一味的一题多解的原因。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多样化并非教学的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多样化的关键在于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