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数学情境图教学例谈

时间:2016-10-2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教材中,有许多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图——情境图。充分利用情境图组织课堂教学,不但能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而且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和创造生活的乐趣。 
     
    一、借图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直观的感性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情境图的内容和儿童的心理特点去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饱满的学习热情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吨的认识”。在课题下面有这样一幅情境图: 
     
    一位老师在上这节课时,结合这幅情景图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方式。 
    师:同学们,一天熊伯伯、牛大叔、马大哥和羊妹妹一起去猪婶婶家做客。走着走着,它们来到了一座小木桥边,看着图上的内容请大家想一想,这四种动物能同时一起走过桥去吗?为什么? 
    学生仔细看图,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老师的问题。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小桥要限量一吨?吨是一个什么单位?熊伯伯、牛大叔、马大哥和羊妹妹怎样才能安全过桥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板书课题)。 
    在这个案例中,一开始教师应用主题图伴随生动有趣的语言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给了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领会了情境图的意思。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产生了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设计,既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心向,又为学生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借图引导探索,让学生自主获取数学知识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获取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自己去发现数学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用除法解决问题”有这样一幅情境图: 
    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进程。 
    教师作开课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含义,就是这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现在(出示情境图)请大家仔细观察屏幕上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看图思考,小组讨论,各小组汇报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在黑板上记下有针对性的问题: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接着让学生探讨发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用除法计算。即引出除法算式:35÷7=? 
    上述案例,教师先设置了第一个问题:“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是什么?”接着出示了一幅与问题答案密切相关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思考。学生通过观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们已经理解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更体现了学生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幅情境图,沟通了生活问题与教学向题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搭建了认知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