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从无序到有序

时间:2016-10-2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这样一道思考题:在下面算式的○里填合适的运算符号(每次填的符号不要完全相同),□里填合适的数字。你能想出多少种填法? 
     6○□○□=15 
     师:请小朋友结合题目中的“6○□○□=15”及各种不同的填法,思考、估算、讨论,有哪些填法不符合题中的要求? 
     生:我认为填“-、×”不适合,因为6减去一个数不可能等于15。 
     生:同样填“-、÷”也不适合。 
     生:还有一种填法也不适合,就是填“÷、-”它的计算结果会比6还小,不可能等于15。 
     教师肯定了小朋友的回答,排除了三种填法后,启发大家再思考:哪些填法符合要求呢? 
     (1)填“+、-” 6+□-□=15 
     从两个□中填最小数字开始思考,右□最小填0,左□最小填9,即6+9-0=15。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并说出符合题意的若干种情况,可导出结论:这种填法有无数种。 
     (2)填“-、+” 6-□+□=15 
     让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填数规律。由于左□里只能填0~6七个数字,所以,这种情况只有七种填法。 
     (3)填“+、×” 6+□×□=15 
     引导学生想:6+( )=15,()里应填9,也就是□×□=9,从而可得出三种填法: 
     6+3×3=156+9×1=156+1×9=15 
     (4)填“×、+”6×□+□=15 
     引导学生想:左□里只能分别填0、1、2(不能大于3),所以也只有三种填法:6×0+15=15 6×1+9=15 6×2+3=15 
     (5)填“+、÷” 6+□÷□=15 
     让学生思考,填数思路与哪种情况类似?[与(3)类似],有多少种填法。(实际上有无数种填法,目前运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有9种填法。) 
     (6)填“÷、+”6÷□+□=15 
     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有四种填法。 
     (7)填“×、-” 6×□-□=15 
     引导:左□里能填0、1、2吗?为什么?应从几填起?(从3填起)有多少种填法?(无数种。) 
     (8)填“×、÷”6×□÷□=15 
     在中上等生得出填法 “6×5÷2=15”后,只让有兴趣的学生去探索和发现填数的规律。左□里可以填数:5、10、15、20、25…… 
     (9)填“÷、×” 6÷□×□=15 
     引导学生想:( )×□=15,右□里可填1、3、5、15()里相应填15、5、3、1。那么 6÷□应分别为15、5(都不可能);6÷□=3,□里填2;6÷□=1,□里填6,从而得到两种填法:6÷2×5=15 6÷6×15=15 
     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找出了许许多多种填法。下面再请小朋友们回顾一下,从以上寻找多种不同填法的过程中,你想到了些什么? 
     生:按照一定顺序思考,才能找出许多不同填法。如,两个 ○中运算符号的多种组合方式中有三种不符合题意。 
     生:填两个□中的数字时,也要按一定顺序思考。确定先填哪个□里的数,从几开始填起,再填出另一个□里相对应的数。 
     生:根据填入符号的式子分析,先通过估算确定范围,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很快得出多种填法,如(4)、(6)等情况。 
     生:解答数学题要多向思考,才能找出解题的方法。如(3)、(9)等情况。根据等式的结果“15”反过来想等号左边两个数运算的结果,这样就容易找出正确填法。 
     生:解答多种答案的数学题一定要多动脑筋,勤思考,想得越广、越深,答案就会越多。这道题如果按一般“凑”的方法解答,虽然也能找出几种填法,但无论如何也得不到这么多的不同填法。 
     
     反思 
    这道思考题蕴含着丰富的智力因素,多样的解题策略和方法,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好素材。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就题论题,找到几种不同填法就满足,而是精心设计探解过程,全面而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第一环节运用估算排除法,筛去不合题意的三种情况,使探解的目标更明确;第二环节启发学生根据运算符号填写的具体情况,采取列举、估算、猜想、验证、类比、筛选等多种解题方法,渗透了对应、转化、整体、互逆、代数、量不变等众多的数学思想方法;第三环节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在探索多种答案的过程中自己的感受,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质,然后教师加以小结概括出教学过程中的精华。以上三个环节的设计,环环紧扣,逐步深入。教师自始至终担任的是引导、挖掘的角色,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放手让他们观察、猜想、推理和交流,从而探索出意想不到的、如此众多的不同填法,使学生亲自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起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由于这道思考题的开放程度较大,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