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合理开发,创造性使用教材

时间:2016-10-2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一、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分数 
    1.根据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师(出示学生在公园过生日的场景图):他们在干什么?看到这样的场景图,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苹果呢?
    生2: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瓶? 
    师:—块蛋糕也能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吗?怎么分?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合作尝试分蛋糕。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过生目的场景引入新课,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中有关“数”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2.动手操作,引入分数。 
    师:同桌合作,把材料袋里面准备的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一根线进行平均分。(播放一分钟的音乐) 
    学生汇报平均分的过程,媒体演示。 
    师:小朋友们刚才分了这么多东西,仔细看看,这些分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们各得到了原来东西的多少? 
    启发学生思考:把一件物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的物品用什么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平均分,为后面认识1/2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导学结合,认识分数 
    1 认识1/2。 
    (1)揭示课题:认识分数。 
    组织学生观看分数产生过程的动画片,让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历程,初步感知1/2。 
    师:这半块蛋糕用什么数来表示?(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用动画的形式告知学生,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创设了一种数学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习读法、写法。 
    (3)引导学生对着蛋糕图理解1/2的含义: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2块,其中的一块就是蛋糕的1/2。 
    (4)形成性练习:指一指,找出刚才所分图形中的1/2。 
    师:为什么第三、四幅图分的方法不一样,形状也不相同,但都表示正方形的1/2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指一指,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巩固对1/2的认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抽象的数与具体的形之间的对应。】 
    2 认识1/4 
    (1)改变学生过生日的场景:两个小朋友通过分蛋糕,认识了1/2,他们非常高兴。这时,又来了两个小朋友,现在该怎样分蛋糕呢?这几种方案中,你认为哪种最合适?为什么? 
    (2)自然迁移,认识1/4:现在每块蛋糕是原来蛋糕的1/2吗?那用什么数来表示?1/4是什么意思? 
    (3)辨析:师指着第二种方案中的其中一份问:这一份是它的1/4吗?再指第一种方案中的其中一份问:这一份也是它的1/4吗?为什么? 
    3 创造其他分数。 
    (1)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1/2、1/4,你认为还可能会有其他的分数吗?(学生说,教师板书) 
    (2)组织学生利用材料袋中的纸,在音乐声中创造出一个新的分数。 
    友情提醒:折一折,创造一个新分数;涂一涂,标出新分数:说一说,向你的同桌介绍新分数。 
    (3)让学生将创造的新分数展示到黑板上,然后教师讲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4)练习:这些分数和哪些图形中的涂色部分是朋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大脑中进一步形成抽象的数与具体的形之间的对应。】 
    (5)小结:像1/2、1/4、1/8等这些数都是分数。 
    4 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检查自学情况。 
    (3)练习:指出1/7的分子、分母;一个数的分子是l,分母是15,这个分数是多少?让学生出题,教师猜。 
     
    (三)观察感悟。比较大小 
    1 改变场景,提出问题:我原来分得一块蛋糕的1/2,现在分到它的1/4,1/2和1/4谁大?学生直接感知,媒体演示,共同得出1/2大。 
    2 如果把这块蛋糕平均分给这个小组的8个学生,平均每人分到它的几分之一?1/8和1/4谁大?如果把这块蛋糕平均分给全班的3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它的多少?1/36和1/8谁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分蛋糕,直接体会二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同时感悟到随着参与分蛋糕的人数增多,每人分到的蛋糕越少。】 
    3 让学生对黑板上创造的其他分数进行比较。 
    4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分数,还会比较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四)联系生活,运用分数 
    1 师:学数学为了用数学。分数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请找出生活中的分数。 
     
    2黑板报中也有分数,你能打到吗?比一比,谁大? 
     
    3 小结: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事物,这样我们学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二、教后反思 
    1 折纸练习前移,巩固平均分。 
    本节课的关键是如何认识1/2。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障碍还是平均分。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把教材中用来巩固1/2的折纸练习前移,先让学生把一根线、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个正方形平均分,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体会、感悟。在这个环节之后,让学生认识1,2,再让他们找出这些图形中的1/2。 
    2 活用历史资料,增强数学的文化味。 
    本节课在设计时,我曾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示物体的一半,力图引导学生去创造出与1/2类似的符号,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是不现实的。我们的祖先用了那么长的时间摸索、发明的数要让第一次接触分数的孩子去创造发明,怎么可能?我们想到了教材后面介绍分数产生的历史资料,对它进行了简单的处理,活用这段教材,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与发展的大致历程,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一种生动活泼的告知形式,当然比教师讲述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