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没有预约的生成

时间:2016-10-2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动态生成的课堂是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如何促使我们的课堂具有生成性呢?笔者通过课堂实践认为:只有教师开放课堂,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实现师生互动,才能使课堂成为动态生成的师生成长的共同体。下面结合“周长和面积的比较”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无意开放 
     
    我在教学“周长和面积的比较”时,教案预设的是让学生用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形,再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课堂上,我在提要求时却说成:“用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再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无意间,教师开放课堂的程度更加广阔了。) 
     
    二、动手实践 
     
    学生拿出小正方形高兴地进行拼图,小组内时而交流,时而争辩,时而迷惑,时而赞叹……不一会儿,竟涌现出多种精彩的拼图。 
    生1: 周长14厘米,面积6平方厘米。 
    生2: 周长10厘米,面积6平方厘米。 
    生3: 周长14厘米,面积6平方厘米。 
    生4: 周长12厘米,面积6平方厘米。 
    生5: 周长24厘米,面积6平方厘米。 
    …… 
    (学生精彩的拼图超出教师的预料,我决定调整教学设计,促进课堂走向生成。) 
     
    三、动态生成 
     
    我顺势让学生观察各种拼图和计算的周长与面积,看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用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不管拼成什么图形,它的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 
    生2:我发现用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周长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生3(马上追问):为什么周长会不一样? 
    生2:因为他们的形状不一样。 
    (学生开始出现了激烈的争辩场面,我马上表扬生:和生,争辩得好。教师的赞扬,更加激发了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 
    生4:我发现用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周长最长是24厘米。 
    生5(指着对应的图):我知道原因是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算成了周长。 
    (我又表扬了生5不仅说明了原因,而且还形象地指图解说,学生互动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 
    生6:我发现用6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是10厘米。 
    生7:为什么周长最短会是10厘米? 
    (师生皆哑口无言,我深深地被这没有预约的生成所折服!) 
     
    【反思】 
     
    1 开放课堂是生成的前提。 
    因为只有开放课堂,才能使个体的个性展示成为可能,才能引起全体学生的互动与生成。综观以上案例,正是由于教师的无意开放,拓展了开放的广度,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独特成果,才生成了以上五种精彩的拼图,也为下一步的“动态生成”埋下了成长的种子。 
    2 动手实践是生成的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实践。才能有独特的体验,才能为“动态生成”奠定良好的基础。综观以上案例,正是由于学生充分的实践(自己动手拼出多种图形),才使后来学生的争辩、互动、生成成为可能。 
    3 师生互动是生成的沃土。 
    师生互动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只有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师生互动,才能为课堂的生成提供沃土。综观以上案例,由于课堂上实现了生生互动(争辩、解说)和师生互动(表扬、赞叹),才生成了“周长不一样的原因是形状不一样”等新知识。 
    总之,笔者认为:只要教师开放课堂、学生动手实践、师生实现互动,必定会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