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经历学习过程 丰富活动经验

时间:2016-10-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学中,笔者深深体会到,贯彻这一理念,能真正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主动地发展。 
  一、学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的学习生活从需要开始,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的有趣和有用。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获得发展。 
  [案例1]“方向和路线”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深圳市高交会馆正在举行玩具展览会,你们想去看一下吗?可是,从莲花北村(学校所在地)到高交会馆怎么走呢? 
  生1:我们可以在莲花北村车站乘大巴向西行驶一站到景新花园,再向南行驶两站到人民大厦,接着向东行驶一站就是高交会馆。(图1) 
  生2:我们还可以在莲花北村车站乘大巴向东行使2站到有线电视台,再向南行驶一站到关山月美术馆,接着向西行使1站到金田路,然后向南行驶一站就到高交会馆。(图2) 
  师:假如你向别人指路,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你知道怎样指路吗? 
  生3:指路时,首先要明确告诉别人从哪个方向走,再告诉别人应沿着这个方向走多远。 
  生4(补充):如果遇到拐弯,还要告诉别人向什么方向拐弯,拐弯后应走多远。 
  [评析:学生在对比讨论从莲花北村到高交会馆几种行驶方法中,逐渐明白了指路首先要指明方向,再说明路程,这样指出的路线就清楚了。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自然掌握了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案例2]“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教学片断 
  师:昨天,同学们接受了体检。现在我们随机选取几个男生和几个女生的身高,比一比,看男生高还是女生高? 
  (出示男生的身高:122厘米、130厘米、140厘米、133厘米、141厘米、126厘米。女生的身高:136厘米、141厘米、138厘米、120厘米、140厘米) 
  男生:男生身高和是792厘米,女生身高和是675厘米,说明我们比女生高。 
  女生(不服气):男生人数多,女生人数少,不公平。 
  师:怎么办? 
  女生:应该把男生身高的总和除以男生人数,得出男生的平均身高为132厘米;同样把女生身高的总和除以女生人数,得出女生的平均身高为135厘米。可见,女生平均身高比男生要高。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平均数”在学生的迫切需要中已经呼之欲出了。当然,生活中“平均数”本身是不存在的,它只是学生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创造出来的。 
  [评析:由于这是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变为数学研究的内容,学生感到所学内容与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物直接相关,所以学生感到非常亲切,产生了对数学强烈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二、做数学一过程经历中的思考 
  “听过的,忘记了;看过的,记住了;做过的,掌握了。”没有亲身的体验,没有积极的活动,很多知识便如同“过眼云烟”,很难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把“学数学”变成“做数学”,把“书本的数学”变成“活动的数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与应用的过程中去体悟和理解知识,是建构主义所大力倡导的理念,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必须积极实践的课题。 
  [案例3]“对称图形”的教学片断 
  师:咱们做个实验。拿出一张纸对折,然后任意撕成不同形状后打开,看看我们能发现什么? 
  (学生做实验) 
  师:谁来交流和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做的。发现了什么? 
  生1:我把纸对折后,撕成一个三角形。展开它,发现折痕两边各有一个三角形,再对折,它们能重合。 
  生2:我把纸对折后,在上面随便挖了一个洞,打开折纸,发现两个洞的形状和大小都一模一样。再对折,它们也能重合。 
  师:下面我们来玩游戏。拿出镜子,看看镜子里的图像与实际图像有什么联系? 
  (学生玩游戏) 
  师:你们在玩镜子时,发现了什么? 
  生3:我把书放在镜子前,镜子里也出现了跟书一样的图像。 
  生4:我把手放在镜子上,发现我的手与镜子里的手可以完全重合。 
  师:老师发给你们一张画了一半图形的纸,你能把另一半与它一样的图形补画出来吗? 
  (学生实验并汇报方法) 
  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