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数学因真实而精彩

时间:2016-10-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学片段: 
  小明家今秋收稻谷3500斤,扣除口粮和种子1500斤,尚有余粮2000斤,小明爸爸准备卖出去,你看怎么卖?最多能卖多少元? 
  生:老师,稻谷多少钱一斤,我们不知道是不能算的! 
  师:稻谷0.86元/斤,谁能算出来? 
  生:最多能卖1720元。 
  生:老师能不能碾米以后卖呢? 
  师:他提出疑问,能不能…… 
  (分组讨论。) 
  教师相机提供一些数据: 
  大米每斤1.50元 
  出米率72% 
  加工费100斤稻谷4元 
  信息汇总:教师出示其中1~2位学生计算办法: 
  2000×72%=1440(斤) 
  1440×1.50=2160(元) 
  2000÷100×4=80(元) 
  2160-80=2080(元) 
  2080-1720=360(元) 
  生:还有米糠呢? 
  360+米糠100=460(元) 
  …… 
   
  思考: 
  1.“探索”学习,让“学”先行一步。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探究能力为目标的“探究性”学习已成为教师课题研究的一个热点。以本案为例,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从事数学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调查、采集处理信息的基础上,反馈得到信息:(1)丰收;(2)亩产在1000斤左右;(3)新米很香;(4)有的小朋友家中没有田了,只好写别人的……使学生对有关问题形成初步认识。学生经过充分探究、思考后学到的东西是书本知识根本无法给予的,学生发言的真实与精彩,更是传统教学无法相比的。这样在安排上有很大的自主性和自由性,行为过程无人干扰,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从而切实保证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也显得轻松、自然。 
  2.尊重教材,更应注重开发数学内容的价值。 
  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开发者,最大限度地开发并体现教材的价值。而数学内容的价值并不完全在教材中静态地呈现,它需要教师去思考、捕捉、开发,然后通过教学动态地渗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两点:(1)培养学生商品经济意识。当意外发生时,我没有制止,而是创造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去讨论、比较、分析,及时抓住了这个教学契机,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最后得到的结果是碾米后比直接卖稻谷多赚了460元。这样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心灵的自由,又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一种意识,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能赚钱,而且赚钱要赚得合情、合理、合法。(2)“学生之间的信息差”也是一种学习资源。我校虽然是一所农村小学,但家住在镇上的学生比较多。这次实践活动后,许多原先成绩优秀的学生少了发言权,而家住农村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成了主讲。学生在讨论、汇报、交流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即生活。数学活动回归生活必定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架构起弹性空间。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具有丰富内涵的教学资源。因此,我们不能单一地巩固新知、训练解题技巧,而忽视了它蕴涵的诸如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思维方式、学习策略、创新意识等教学价值。当数学教学内容的价值被我们合理开发并能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时,数学课也一定会精彩纷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只有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注重个性体验,赋予活力与价值,才能体现真实与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太平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