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课件直观与实物直观的“较量”

时间:2016-10-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否对教学总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呢?如何恰当地把握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的“度”,避免乱用、滥用对教学产生的消极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触颇深,下面就以“圆柱的认识”一课的两种不同教法,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案例一】 
   
  教学片断: 
  1.课件呈现茶叶罐、笔筒、圆木三张实物照片。 
  师:同学们,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物体? 
  生:屏幕上有茶叶罐、笔筒、圆木。 
  师: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生:圆柱形的。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圆柱的认识)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
  生:椰子汁罐、整枝铅笔、饮水杯…… 
  2.课件呈现:变圆柱形的实物图片为圆柱形模型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圆柱的表面,想一想圆柱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个部分的形状怎样? 
  生1: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上面的圆形、下面的圆形和中间弯曲的面。 
  生2:我觉得可以分成圆形的面和弯曲的面。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请看屏幕——(课件呈现从一个圆柱模型中,剥离出两个圆面和一个曲面的动态过程) 
  【评析:本环节的教学是利用课前教师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同步呈现的,图像生动、制作精美,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突出了几何形体的结构特征。学生从课件中能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观察物体,较好地体现了多媒体形象直观、化静为动等教学优势。】 
   
  【案例二】 
   
  教学片断: 
  师:你们带来的这些罐头,都是什么形状的? 
  生:都是圆柱形的。 
  师:你们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 
  生1:我们按照罐头的大小分类。 
  生2:我们按照罐头的高低分类。 
  生3:我们按侧面有无弯曲状分类。 
  …… 
  师:观察三组不同的分类,这些圆柱都可以看成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生4:上下分别是两个圆面,中间是一个弯曲的面。 
  师:摸一摸圆柱的上下圆面和曲面。如果现在要你做一个圆柱,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圆柱呢? 
  生5:做矮矮的圆柱。 
  生6:做高高的圆柱。 
  生7:做一个胖胖的圆柱。 
  师:今天,我们就做一个“罐头战士”,研究设计和制作圆柱形罐头盒。请同学们观察铁皮制作的罐头盒,我们要制作它需要哪几部分?打算怎么做?分小组讨论制订方案。 
  生8:我们组打算先做两个盖子,再做一个侧面,最后连接。 
  生9:我们组打算先做一个侧面,再做两个盖子,最后连接。 
  生10:我们组打算先做一个侧面,再剪出两个圆形底面,最后与侧面连接。 
  生11:我们打算先做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将它们粘上,然后再做一个底面,最后连接。 
  师: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12:两个底面要一样大小,否则做出的圆柱就一头大一头小了。 
  生13:我认为侧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正好围圆一圈就可以了。 
  生14:可以用长方形的纸或正方形的纸做侧面。 
  (媒体播放音乐,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评析:充满挑战性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学生的心智活动是活跃的、主动的。因此,本环节的教学采用学生动手操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分类、设计、制作等实践活动中,感悟圆柱体的特征,强化圆柱空间观念的理解与建构。教师有效地利用学生身边的实物作为教具和学具,充分发挥了实物直观的作用,学生的认识是鲜活的、具体可感的,从而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对比反思: 
  两种教学设计运用了不同的教学媒体,可以看出这两位教师均具有较强的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但透过现象看本质,笔者不由得对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产生了一些想法:案例一中,课件的使用是否恰当?与实物操作教学相比,哪种效果更好? 
  认识圆柱体的特征,是学生空间观念从平面立体图形向曲面立体图形过渡的开始。立体空间形象的建立需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图形的直观体验。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认识圆柱体的学习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增强视觉效应,较之于静态的视觉形象作用于学生的感知器官,课件在教学中的效果确有独到之处。而案例二采用更加直观形象的实物进行教学,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了学生空间和图形的体验。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经历了视觉观察活动,而且学生直接接触操作对象,各种感官均参与到认知活动中,由此获得了更加丰富的体验,从而建构起对圆柱体清晰的空间观念。显而易见,在“圆柱体的认识”的教学中,直观媒体的合理运用比单独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效果要好。 
  通过对比反思我们可以发现,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并不总是起积极的作用,有一个“适度”和“恰当”的问题。教学中,媒体的使用取决于教师在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媒体呈现功能的基础上,进行最优化设计,从而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并非越现代、越先进的教学媒体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就越好。有时一些传统的、常规的教学媒体,如果使用得当,同样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如果将直观媒体的观察、操作与课件媒体进行有机组合,把握使用的时机,使两者的优势得到互补,将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圆柱体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