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创佳境促探索

时间:2016-10-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新课标”指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在数学教学中,怎样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呢?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发探索的情趣 
   
  1.找准趣味点,创设问题情境 
  华罗庚曾说过:唯一推动我学习的力量,就是兴趣与方便,因为数学是充满了兴趣的科学,也是最便于学的科学。然而现在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缺乏兴趣,缺乏良好数感,形不成量的实际观念和鲜明的图形表象。基于此,教师应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知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真谛,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找准联结点,创设问题情境 
  单纯的数学学习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会缺乏兴趣和激情,因而要从现代生活实际出发,给出一些新鲜、生动、有趣、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去解答。让他们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引发学习的情趣。例如在上《约数和倍数》复习课时,我设计一道破解老师电话密码和设计自家电话密码的游戏,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探索问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从生活实际中产生的问题,不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二、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培养探索的能力 
   
  现代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新课标”也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教师又该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索活动呢?笔者认为它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探索背景,合理设计探索程序,周密搭建探索平台,耐心帮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在案例《巧数线段》中,我是这样设计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 
  课一开始,我分给学生每人一张表格,让他们独立数一数,填一填,巡视中发现不少学生只数出正确的点数和线段数,大部分学生表中的第三栏都空着,不知如何是好。我没有立即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稍后,我要求每组把讨论后的最佳结果填在事先准备好的大表格中,一一张贴在黑板上,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我还是不做判断,请两位学生上台数一数,说一说(以ABCD为例)。 
  学生甲是这样数的,AB、BC、CD、AC、BD、AD共6条线段。 
  学生乙自信地说:“我们组的方法好,以A为左端点有AB、AC、ADS三条,又以B为左端点有BC、BD二条线段,再以C为左端点有CD一条线段,它们各不相同,所以共有3+2+1=6(条)线段。 
  同学们纷纷称赞乙同学的方法好,这时丙同学勇敢地站起来说:“我认为甲同学的方法也很好,也能写出算式3+2+1=6(条),因为AB、BC、CD都是只含有一条线段的三条;AC、BD是含有两段线段的有2条;AD则含有三段线段的只有1条,所以共有3+2+1=6(条)。 
  我大大表扬了丙同学一番,继续让学生数下图: 
   
  有多少条线段?并提出了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数线段有哪些方法?有什么窍门?同学们归纳出两种基本方法:按序数和分类数。 
  …… 
  从这个案例可说明,教师要运用新课程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的活动和交流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线段的策略和计算方法,有效的渗透了观察、比较、归纳、演绎等数学思想方法,并时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这正是皮亚杰强调的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勤于探索,在探索中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