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数学课堂教学要追求过程与结果的平衡

时间:2016-10-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笔者曾参加“2005中国杭州名师名校长论坛”暨“浙江省新课程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研讨会,听了8位省市级教坛新秀、名师、名校长执教的教研课,其中有2节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太重过程.遗憾!
    《认识平均数》是由杭州市××区教研员A老师研究、B老师执教的研究课。课前,A老师从“平均数的意义”“对三、四年级学生对平均数了解的调查”“社会各界人士对平均数了解的调查”“平均数教学在新课改前后的变化(涉及88年制订的数学教学大纲与现在执行的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安排、年级安排、内容目标、教学思路、教学层次、实践的成功与失败’)”等方面作了《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平均数”教学研究》的专题报告。之后,B老师从三个层次进行了《平均数》的教学:(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数。教师首先从师生比身高“能想办法让两人身高平均一下吗?”切入,之后设置了“想办法使积木一样高”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得出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1)移多补少;(2)算式计算,(8+4+5+6+2)÷5=5(个);到此课上得相当精彩。(二)利用统计图,理解平均数。(1)出示一组数:①7、6、8;②6、8、lO、12;③l、3、5、7、9,让学生估计每组数的平均数;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理解“平均数介于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2)根据一组没有标上数量的条形统计图,画出平均数的位置;再给条形统计图标上数量,让学生验证一组数据的平均数;(3)借助课件把条形统计图变化成折线统计图,让学生用手势演示这些数比平均数高了还是低了。(三)深化练习,巩固平均数。(1)计算各组数的平均数:①5,5,4,6;②100,lOl,104,107;(2)5只小猴平均每只吃了3个桃子,请你猜一猜,每只小猴可能吃了几个桃子。在这里B老师太重视“统计量”教学的理念有待商榷,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虽然有助于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但原来在六年级教学的知识现在提升到三年级让学生去理解、消化,确实有难度。正因为如此,学生在“画一画平均数的位置”、“用手势表示平均数”等处,均出现了思维的障碍,而教师为了展示这个环节,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意图,投入相当多的时间,最后导致教学时间延长了近十分钟,可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的理解反而有点模糊了,并且课本、作业本上的练习也没有在课堂得到圆满完成。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教学时间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大家思考。
    ▲过程为结果服务。成功!
    衢州市教坛新秀c老师执教的是《平移和旋转》,由于在教学中该老师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并且所组织的教学过程时时处处为教学结果“平移与旋转的认识”服务,课上得相当精彩,取得了扎实有效的教学效果。c老师从三个层次组织教学:(一)创景激情,切人新课。借助录像,让学生观看生活中窗户平移、电风扇转动、转动自来水笼头、电梯上下运行等物体运动的现象,切入新课,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二)借助活动,深化理解。(1)通过用文具用品移一移、转一转,发现平移与旋转现象;(2)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3)练习第28页第2、3题让学生“画出平移与旋转以后的图形”;(4)让学生起立向前、后、左、右各平移一步,整个身子做个旋转动作。做到了层层深入、扎实有效地让学生掌握平移、旋转的知识。(三)借助课件,巩固新知。(1)通过课件,借助小鱼图,巧妙地解决学生最难懂的有关上移、下移、左移、右移几格的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了平移的距离可从鱼身上的任何一点的运动得到验证,不能直接平移的,也可通过旋转再平移。(2)设置了在方格纸中小船平移,站在船头的红鸟与站在船尾的蓝鸟谁平移的位置多一些,再次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了平移的知识。纵观整个教学环节,教师在前半部分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为了有助于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这个知识点服务的,正是学生真正理解、掌握了“平移和旋转”的知识,所以后面的教学难点不攻自破,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上述正反两方面的课例我们可以看出:教学中“过程”和“结果”孰重孰轻,老师们自有评判,在教学中让学生恰当地参与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结果的理解,但为了展示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为了过程而过程是不可取的。特级教师朱乐平认为“数学教学应注意材料的有效性,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特级教师钱希有认为“数学教学中的过程和结果各有各的功效,新课程重视学生的过程参与,但并不说明结果不重要了,数学教学不应该走极端化。过程最终是为结果服务的。”两位数学教师所言应该对我们有所启示。
    那么,如何使教学过程更好地为教学结果服务呢?笔者想谈五点想法:
    一、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目标
    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学目标既是选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为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评价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教学目标越具体、越明确,则表明执教者教学中的意识性越强烈,教学成功的把握查看更多文章,请访问小学课堂网 http://www.xxkt.cn性就越大。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就要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并在后续的教学中让所组织的教学过程时时处处为教学目标服务。
    比如C老师执教的是《平移与旋转》,由于课前深入地钻研了教材,明确了教学目标,她在后续的教学中设置的“利用文具用品移一移、转一转”、“例举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画出平移与旋转以后的图形”、“学生起立向前、后、左、右各平移一步,整个身子做个旋转动作”的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不仅简单、易操作,还层层深入、扎实有效地理解并巩固了平移与旋转的知识,从而为后面的教学难点“有关小鱼上移、下移、左移、右移几格的平移和旋转”的知识作了很好的铺垫,达到了教学过程始终高效地为教学结果服务之功效。
    二、创设生活情境。快速切入新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情境创设时要正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从学生生活经验着手,开门见山,快速切入新课教学。这样既节约教学时间,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新课教学的进一步深入。
    纵观这8节观摩课,很多老师都注意了这个问题。
如杭州市教坛新秀D老师执教的《三步运算和应用》从“天气转凉,操场上锻炼的人增多,体育老师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体育运动”切人到新课教学,通过课件展示“胜利小学(自己学校)买2个篮球、5个足球用去625元,崇文小学(此次活动的举办学校)买2个篮球、3个足球”,让学生从中获得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由于课件非常直观形象,学生一下就发现“3个足球和2个篮球需435元,5个足球和2个篮球需625元”的数学信息,并提出“2个足球的价钱是(625—435=)190元,1个足球的价钱是(190÷2=)95元”的数学问题,从学生自主地、顺利地得出求足球单价“(625—435)÷(5—3)”这个三步计算的式题来。再如宁波市教坛新秀D老师执教的《不同方位看物体》则设置了一个“猜照激趣”的教学情境:先后出示四张由头顶、背面、侧面、正面拍摄的照片,让学生猜一猜是班中的谁?这一环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体现了“玩中学”的教学思想,还很快地切人到新课“观察物体”的教学。
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体现了情境创设“短、平、快”的特点,还达到了教学过程紧紧为教学结果服务的效果。
    三、优化学习材料,组织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要对所选择的学习材料进行优化,经过优化后的学习材料才能体现出学习的有效性。选择学习材料要注意体现“真实性、代表性、实用性、挑战性”的特点,这样的学习材料才能较好地吸引学生自主参与,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生成,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突出数学问题的解决。
    如舟山市教坛新秀E老师执教《用字母表示数》,在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用字母表示数之后,就先后选择和设置了“拍手游戏——老师拍x下,你拍的是老师的3倍(一半、多5下、少3下等等)”、“根据题意练习用字母表示数”、“结合题意说出字母所表示的意义——如3-a表示(    )……”、“破译杨老师QQ的密码:abcdeaxy,c=2、x=8、a=c-1、d=a+c、b=x一a、e=c+3、y=c×2+5,学生最后顺利破译出密码为172325189'’等非常有效的学习材料,组织了寓新知巩固于趣味性活动中的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玩中乐,乐中学”的特点,较扎实地巩固了新知教学,体现教学过程为教学结果服务的目的,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前例中B教师选择的“借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来理解平均数”的材料,笔者个人认为是有待商榷的。
    四、合理使用课件,弥补教学缺陷
    在数学课上,数学知识都比较抽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并茂、声色俱备、生动逼真的特点,它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此,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能有效地弥补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达到多媒体课件画龙点睛之功效。
    如E老师在执教《用字母表示数》时利用动画课件设置了“猴子进行杂技表演”的教学环节:先出示“一只猴子2个环,3只小球,4只碗”(动画展示猴子的杂技动作);继续动画展示“两只猴子(    )个环。(    )只小球,(    )只碗”;之后,3只、4只猴子、一组猴子;再设问当很多猴子时怎么表示?从而让学生自主地产生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冲动。这里的成功一方面归功于教师独具匠心的设计,二是归功于课件恰当使用,形象直观的课件使学生自主产生了当有很多数量不易表达时,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巧妙地突破了本课的这个难点。这样设计也是笔者以往听过的其他老师执教过的《用字母表示数》课中所没有的。还有D老师执教的《不同方位看物体》的练习阶段,在利用小正方体摆一摆、看一看时,为了从几个拼接在一起形状各异的立方体中抽象出从不同方位看到的平面图形时,也巧妙借助课件对疑惑之处进行了突破。两位老师的课件使用真是恰到好处,她们所组织的教学过程也是时时处处为教学结果服务的。
    五、即时评价学生。激励主动参与
    本次活动的8节教研课,有的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语言描述性的评价,“你的想法与众不同”、“回答得非常正确!”、“你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老师相信你”、“说得太漂亮了!”“老师和你想的一样,真不错!’’、“这个问题,已经跟正确答案接近了,再想想。”等带有丰富情感的话语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时刻激励着学生。有的教师除了口头评价以外,还采取态势语言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师生发自内心的掌声、教师赞赏的手势、信任的目光、亲切的抚摸、会心的微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既要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教学,又要重视对学生的结果教学,当过程的过度拓展影响学生对教学结果的掌握时,教师就应发挥主导的作用,通过引导降低教学难点,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巩固教学结果。数学课堂教学应该追求过程与结果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