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理解体积意义的有效教学策略

时间:2016-10-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浙江省嵊州市逸夫小学(312400)  马顺红
  “体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事实上,学生要真正理解体积的意义并非易事。在教学“体积与体积单位”这一内容时,大家都会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去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现在例举几个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供同行借鉴:
  故事策略
  师:同学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齐答:听过。
  师:谁愿意将乌鸦喝水的故事简要地讲给大家听听?
  指名上台讲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乌鸦是通过什么办法来解决喝不到水这个问题的?
  生:往瓶子里放小石块。
  师:难道这石块有什么魔力吗,放进去会使水面上升?
  生1:没有魔力的,是石子占了水的位置,把水挤上去了。
  生2:石块放进去要一定的空间,所以它排挤水。
  师:如果乌鸦口渴得厉害,想尽快喝到水,你有办法吗?
  生(激动地):放大的石子。
  师:为什么要放大石子?
  生:大石子占的位子大,水上升得快。
  师:除了石块,放入哪些物体也可以使水面上升?
  生1:小铁块。
  生2:硬币。
  生3:放得进去,能沉下去的物体都可以。
  师:这些物体为什么都可以使水面上升呢?
  生:它们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师:像石子、硬币、书本等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
  ……
  策略思考: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的积极的个性倾向。在引入新课的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借用了大家熟知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学生感兴趣,并且非常乐意来参与讲、参与讨论,他们会想:这故事难道也跟数学有关?在交流“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满上来“的过程中,学生自然、深刻地体验到体积的意义。所以,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编制或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使问题寓于其中,可有效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动机。
  感悟策略
  师:请同学们用手在空的课桌抽屉里摸一摸,同桌交流自己的感觉。
  生动手摸,并互相交流。
  师:现将书包放入抽屉中,再用去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1:手放不进去了。
  生2:手动不起来了。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1:抽屉里的空间被书包占了。
  生2:书包太大了,如果放一个小一点的东西,比如文具盒,手就可以在里面摸了。
  师:像石子、书包……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想想看,还有那些物体也占有一定的空间?
  生举例:文具盒、砖头、橡皮、书、黑板、门、粉笔盒……
  师:在这些物体中,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大些,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小些呢?
  生自由讨论。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体验,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我发现物体是有大有小的。
  生2:我补充一下,应该是物体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生3:应该是大的物体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占的空间小。
  师: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
  策略思考:
  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有借用价值数学信息,教学中要创设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让陌生的材料熟悉化,抽象的知识趣味化,让学生感到亲切和需要。本片断联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空着的抽屉和放满物体后的抽屉,使得学生亲身感受到物体是占有一定的空间的,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大的物体占的空间比较大。通过实践,就把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而且创设的情境具有现实性,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素材,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的学习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可见,创设具有现实性的体验活动,并让学生亲历整个活动过程,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主动,对于理解数学概念必定更加有效。
  实验策略
  1.演示实验
  (1)出示有1/2水的玻璃杯,在水面处做一个红色记号。
  (2)在水杯中放人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
  (3)拿出石块后,再放人一大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绿色记号。
  观察讨论:在水杯中两次放人大小不同的石块,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汇报归纳:水杯中放人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向上挤,水面向上升.石块大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石块小占据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2.分组实验(建议:每4人一组)
  实验建议:
  (1)拿出装满细沙的杯子,把细沙倒在一边。
  (2)把一木块放人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3)把一一大些的本块放人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4)观察讨论: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了什么?
  汇报归纳:放人大木块,外边剩的沙多,放人小木块外边剩的沙少.这说明木块也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木块大占据空间大,木块小占据空间小.
  3.总结两次实验结果
  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
  启发学生归纳:物体都占据空间,物体大占据空间大,物体小占据空间小。
  教师指出: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4.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
  (1)实物比较
  ①教师出示实物:字典和人词典,说一说谁的体积人……
  ②学生举实例:…个同学说体积大的物体.一个同学说体积小的物体.(2)图像比较:投影出示火柴盒、上具箱和水泥板,说谁的体积大。
  策略思考:
  数学实验在课堂教学的导入,对数学概念、数学规律的掌握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如片断中的教师演示实验是让学生初步感悟身边的物体存在着一定的空间,并且物体占有的空间有大小。学生分组实验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体积的意义。在实验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再思考、小结,认识“物体占有空间”,并有助于形成“空间有大小”的鲜明表象,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建立体积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