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最小公倍数教学案例及评析

时间:2016-10-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学内容  第十册数学P72—74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判断、推理、分析能力。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3、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过程
  一、再现原有知识结构
  1、用短除法求30与45的最大公约数
  独立完成,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师提问:怎样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评析: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课堂引入环节,实实在在,利于学生再现原有知识结构,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做好了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
  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研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2、明确意义
  师:你认为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生1:两个数公有的最小的倍数。
  师:说的很好,你很会扩写。(生笑)
  生2: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3:公倍数可以是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可以是三个或四个数公有的倍数。我认为应改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师:太好了,谁能再说一遍。
  生说完师出示,齐读。
  (评析:有了最大公约数的认知基础,学生很容易通过迁移实现对最小公倍数这一概念的自主建构。因此教师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完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探讨求法
  出示: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认为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1:用短除法。(师板书:短除法)
  师:oh,你会吗?(生摇头。受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的影响,直觉让他有此想法。这种直觉思维值得呵护。)暂时不会不要紧,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研究。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但我暂时没想出来。(师板书:分解质因数)
  生3:,他们俩的方法太麻烦,我觉得把两个数直接相乘就行了。(师板书:直接相乘)
  其余学生露出惊奇与赞同的表情。
  师:你们认为他的方法怎样?
  生4:很简单。
  生5:用直接相乘的方法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是对的,但求其他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不一定对了。如10与20,10×20=200,但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20。
  师:看来你的方法不能完全成立。
  生3:很多时候我的方法是对的。
  师:所以老师建议你课后继续研究:什么时候?你的方法是正确的?
  师:还有其他见解吗?
  生6:我认为可以用短乘法。(学生都很好奇。)
  师:短乘法!我们还真实第一次听说,你能给大家讲讲吗?
  该生主动走上讲台,边板书边讲:如10与20都2得20与40,再乘3得60与120,(板书如下)
  2 ×  10   20
  3 ×  20   40
  60   120
  生(很多):永远求不出来。
  生6茫然
  师:你的方法很有创意,但是……
  生7:干脆先写出一个数的倍数,再写出另一个数的倍数。通过比较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行吗?
  生:行!
  师:请你们用这种方法求出4与6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板演。
  4的倍数:4、8、12、16、20……
  6的倍数:6、12、18、24、30……
  4与6的最小公倍数是12
  集体订正后,师问:用集合圈怎样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板演。板书如下:
  4的倍数      6的倍数
  4   8          6  18
  16  20   12    24  30
  …             …
  ↑
  4与6的最小公倍数
  师:对吗?
  生(齐答):对!
  师皱眉:仔细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