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求圆柱体表面积》的探究教学

时间:2016-10-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提倡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活动过程,教师不是用自己的精彩演讲代替学生的思考过程,而是把探索过程还给学生。而许多教师往往比较注重把书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而忽视让学生领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忽视学生的情感,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只停留在理解,记忆,复述,重现知识的阶段。
  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放手学生尝试,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探索多途径解题策略,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学生敢于向书本挑战,向教师挑战,摆脱从众心里。让学生领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健全的个性品质。
  心理学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种学生主动的认知活动,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者。
  “圆柱的表面积”是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上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初步的几何概念,空间想象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想通过对本课教学实例的简析,谈谈对“研讨”型教学的理念及实践,以下是课堂中的学生学习情景的描述。
  教师出示几何形体的实物、挂图及自制模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不规则几何形体(圆柱笔筒,茶叶桶,金字塔,积木等。)
  师:你能用什么方法区分这些物体?
  (生区别、比较、分类)
  生1:我们可以把这些物体分成三类:所有圆柱体归圆柱体,所有长方体归长方体,再正方体归正方体一类。因为它们都是不同的。
  师:说得好。有不同意见吗?
  生2:我把它们分成了两类,我是这样想的,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8个顶点,12条棱长,所以我把它们合成一类,而圆柱体不同。
  师:不同在哪里呢?(感兴趣地问)
  生2:(生拿出学具,停顿片刻)它们没有顶点也没有棱长。只有上下两个面是平面。
  生3(急切地补充,边说边用手感觉)):不对,它还有一个面象柱子一样。
  师:  你观察的真仔细。大家摸一摸什么感觉?
  生4:光光的,滑滑的,
  生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都是平平的,但是圆柱体的面是弯曲的。
  师:对了,我们就把这个弯曲的曲面,叫做圆柱体的侧面吧。。
  (由学生讨论,概括出圆柱体的特征。)
  师:(出示圆柱体自制模型)同学们,老师要制作一个这样模型的圆桶,你知道要用多少白铁皮吗?能不能帮忙算一算?
  (生露出疑难的神色,也有一些同学开始小声商议起来。)
  生4:我知道要用多少铁皮,与面积有关。可是没有一个条件,好像求不出。
  生6:很简单,只要用两个底面的面积加上侧面的面积就可以了。
  生7:上下两个底面的面积我会求,就是两个圆的面积,只要知道它的底面半径就可以了。
  师:真聪明!看来能解决侧面面积就非常容易了。
  (学生低头观察手中模型。)
  生8:(有些迟疑)能不能把侧面这张包装纸剪开?
  (其他学生露出赞同的目光,看来思路相同。)
  师:怎么想到这一点呢?
  生8:我们原来也学过把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两个相同的平行四边形拼成梯形求面积。
  生9:(插话)对,还有求圆的面积也是。
  师:行吗?一起研究吧。 (学生动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