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凸显“数学味”,追求实效性──两次教学《有余数除法》带来的思考

时间:2016-10-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案例背景】今年4月份和9月份,我先后两次在杭州市采荷二小执教了《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怎样把这一课上出新意?怎样使数学课堂更加有效?怎样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带着这些问题,我经历着我的磨课历程,我实践着,我思考着。现把先后两次研讨会上的两种不同教学片断摘录如下:
  【案例一】
  一、创设情景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看来,每个小朋友都很喜欢体育。瞧,我们学校的小朋友正在开运动会呢!
  2.(课件出示主题图)操场上多热闹!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3.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二、探究算法
  1.师:刚才小朋友们提出了一些除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了算式。这些算式你会计算哪一个,你就来说哪一个,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比较两组算式,师:象21÷5和25÷3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除法,请同学们自己思考一下,这样的除法可以怎样去计算,然后把你的算法在小组内交流。
  生独立思考,研究算法,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各种算法,并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
  3.师:刚才我们用画图、想乘法、想口诀……计算出了21÷5和25÷3,知道这两个算式计算时都是有多的,我们就把多的这个数叫做余数,用……来表示。现在谁能看图,说说这两个算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生看图说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
  4.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余数,还能用各种方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其实除法也能用竖式来进行计算。猜一猜,除法的竖式会是怎么样的,与加减法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竖式的写法,让学生说说竖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思。
  5.试一试:用竖式计算13÷3、47÷6。
  思考:纵观本节课教学,在老师精心创设的运动会的情景中,学生始终兴趣浓厚,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中,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学习效果也较好。但如果深入地去反思本节课,就会发现本节课“生活味”冲淡了“数学味”,对孩子的数学学习产生了一定的负作用,表现在:一方面,孩子过多地关注生活情节,孩子们对生活情景的兴趣大于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另一方面,由于情景中的生活因素较多,使教学花费时间较多,导致练习的量不够,使课堂教学没有达到高效。
  是否数学课堂一定要以生活情境为依托呢?能不能在实实在在的数学教学中追求实效呢?基于这样的思考,我重新设计了《有余数除法》的新知部分教学,旨在凸显数学课的“数学味”,在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上做一种新的尝试。
   
  【案例二】
  一、把握起点
  1.师:小朋友们,知道这节课我们要一起研究什么知识吗?
  生:有余数的除法。
  2.师:你认为什么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 
  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借机了解生的认知基础。
  生1:就是除起来有多的除法。
  生2:就是点6点再写一个数的除法。
  ……
  3.师:看来小朋友们对有余数的除法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谁能来说一个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生举例:7÷3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