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买衣服》教学案例和分析

时间:2016-10-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一、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再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课遵循这一理念,把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人民币及体验大面额人民币之间关系,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二、教材分析
  《买衣服》一课是课改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学期的内容。原教材安排以10元为区分的大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其中的第二课时,也是对大面额人民币的认识,其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同时,让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能进行初步地应用。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时往往都把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票面特征作为主要内容。然而在生活实践中,却有大部分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大面额人民币,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基础。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经历体验感受。让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经验生动地“活”起来,因此,我们将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真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是活动的数学。利用一切有利的因素设计了有利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创情激趣、引疑发问→互动合作,认识新知→合作学习,培养策略→综合运用,拓展延伸。
  三、学校及学生的状况分析
  晋江是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地区一个经济发达的工贸城市,位于市区中心的晋江实验小学,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齐全,教学资源丰富的百年名校。自2001年9月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课堂面貌正朝着开放、创新的新局面迈进,学生的学习也正由过去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转变。
  在本教学活动前,应当考虑在这种社会背景、家庭环境、教学环境下的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绝不是“一张白纸”,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有逛超市、遛商场的经历,对购物中的付钱、找钱都积累了或多或少的生活经验,教师就应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作为从事新学习活动的“生长点”。因此对教学班学生学情背景的分析是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经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结合本节数学内容的认知背景需要,我们认为学生在认知大面额人民币的学情背景是:
  ⒈已有80%以上的学生初步懂得大面额人民币的币值。
  ⒉本班学生经过近年的实验尝试与体验,已初步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的意向。
  ⒊本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初步具有综合看图编讲故事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依照上述的设计理念与调查分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对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的要求,我们对本课的教学提出如下目标:
  ⒈知识技能性目标: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懂得进行等额交换,并初步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货与币的交换。
  ⒉过程发展性目标:让学生通过模拟的购物实践活动,体验运用人民币进行货币交换的等额原则,同时在购物的过程中让学生以不同的付钱方式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⒊情感发展性目标:让学生在参与口编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学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