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由“大鱼不吃小鱼”引发的思考

时间:2016-10-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由“大鱼不吃小鱼”引发的思考
    “大鱼吃小鱼”,这是大自然的规律,然而科学家通过一项特别实验,却得到了相反的结论:大鱼不吃小鱼!
    他们将一个很大的鱼缸用一块玻璃隔成了两半,首先在鱼缸的一半放进了一条大鱼,连续几天没有给大鱼喂食。之后,在另一半鱼缸里放进了很多条小鱼,当大鱼看到了小鱼后,就径直地朝着小鱼游去,但它没想到中间有一层玻璃隔着,所以被玻璃顶了回来。第二次,它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朝小鱼冲去,但结果还是一样,这次,使得它鼻青眼肿,疼痛难忍,于是它放弃了眼前的美食,不再徒劳了。
    第二天,科学家将鱼缸中间的玻璃抽掉了,小鱼们悠闲地游到了大鱼的面前,而此时的大鱼再也没有吃掉小鱼的欲望了,眼睁睁地看着小鱼在自己面前游来游去……
    可怜的大鱼在连续两次被玻璃顶回来,遭遇失败后,就再也没有吃小鱼的欲望了。科学家的这项有趣试验,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我们的课堂上,不也经常见到“大鱼不吃小鱼”的现象吗?请看下面的案例。
    1.课堂生成”岂能为“预设教案”让路?
    案例一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五年制第十册《轴对称图形》时,课伊始,教师先引导自由地交流、欣赏学生们搜集到的图片,然后教师相机出示提前准备好的一组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发现:这一组图形左右形状相同。教师及时地给学生讲解,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然后,进入了下面的环节:
    师:关于轴对称图形,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2:轴对称图形有什么分类?
    生3:怎样分辨轴对称图形?
    生4:轴对称图形有什么作用?
    生5: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是什么?
    师:大家刚才提的问题,提得都很好,归结起来有以下三个:(出示提前做好的课件)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什么是对称轴?
    (3)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思考:课堂生成,是课堂教学宝贵的资源。作为教师,我们要精心地预设生成,巧妙地引发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灵活地运用生成。本案例中,教师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立意是好的。可是,面对开放的课堂,学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问题,教师却依然顾我地沿用原有的教案,而不是机智地面对现实课堂进行恰当地处理,生硬地把自己预设的问题拿出来,强加给了学生。
    如果把“大鱼”比作“学生”,把“小鱼”比作“学生即将获取的知识”,那么,从本案例,我们不难看到,教师在无形当中,充当了玻璃,不经意间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设置了障碍。
    这样的教学,忽视了课堂生成,忽视了学生需求,更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基本规律。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象那条大鱼一样,受到多次挫伤后,“吃小鱼”的意识就会泯灭的。
    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真正关注学生的需求,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灵活机智地处理:首先引导学生梳理提出的问题,对于本节课能研究的问题拿出来进行研究,本课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也要给学生一个交待,告诉学生“以后的学习中会进一步研究”或让学生自己组建学习小组课下进行探索、研究。
    2.小组合作学习”岂能成为学生的“孤军奋战”?
    案例一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五年制第八册“分数的意义”一课时,为每小组提供数量不同的花生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一分,最后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分数多。交流时,出现了这样的场面: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合作探索,一定发现了不少的分数。下面哪个同学能起来交流一下?
    生1:我把12粒花生米,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
    份是1/4,两份是……(边讲边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