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构建自我生长的数学课堂

时间:2016-10-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七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
          使学生知道绘制简单统计表的方法,并学会看简单的统计表。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初步经历统计的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下个月学校就要举行运动会了。这次运动会上,每个年级都将增加一个人人都能参加的集体比赛项目。比什么好呢?大家有什么好建议吗?
学生纷纷提出各种适合全班同学参加的集体比赛项目,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板书各项目名称:拔河、跳长绳、接力赛、广播操。
    师:这些比赛项目中,哪个最受同学们的欢迎,老师知道吗?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了解大家的心声呢?  
    (生:调查、统计)(板书:统计)
    2、统计
    师:咱们班的同学到底最喜欢哪项比赛?我们怎么统计呢?
    生1:老师,你报一个项目名称,喜欢这一项的同学就举手,然后数一数有多少人就行了。
    全班同学纷纷赞同,于是,教师指定一组同学按此方法上前调查统计。
     结果,合计人数与全班人数不一致。
    师: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全班只有46人,怎么各项人数的总和却达到了73人啊?
    生:一定是有人举了好几次手了,每个人应该只能举一次。
    再次指定一组同学按前面的方法上前统计,结果统计数据仍然与全班人数不吻合。
    教师采访承担统计任务的那组同学:你在数举手人数时,有什么感觉?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呢?
    生:有的同学手举得高,有的手举得低,有的手举举又放下,密密麻麻的,很难数。
    此时,又有学生检举同组的某某一次手都没举。
    师:怎么办呢?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统计出真实、准确的数据呢?
    生1:每个人的手举好,大家都看好自己组里的同学是不是都举过一次手。
    生2:也可以每组组长先统计好自己组的选择情况,然后再加起来。
    按照生2的建议全班再次统计:先分组,再全班汇总,共同填出完整的统计表。
    3、分析
    师:刚才,同学们收集了我们班选择每一个比赛项目的人数,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整理,制成了统计表,这个过程就叫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理出了统计表,那么我们能从这份统计表中看出什么、想到什么呢?
    生1:选拔河的人最多。
    生2:选接力赛的也不少,就比选拔河的少3人。
    生3:选做广播操的最少,只有4个人。
    师:拔河这一项最受我们班同学的欢迎,可是有几个选跳长绳的同学不甘心,他们吵着一定要举行跳长绳比赛,你想对这几个同学说什么?
    生:这么多同学选拔河,你们就少数服从多数啦。
    问:你能不能由此预测哪个比赛项目最受全年级同学的欢迎?(生:拔河)
    二、认识多种整理数据的方法
    1、出示统计四(2)班选择情况的原始表(按学号统计的每个人的选择情况)。
    师:从这张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生:我能看出1号同学选了跳长绳,2号同学选了接力赛…
    师:能一眼看出每一个项目有多少人想参加吗?(不能)
    师: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一眼看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