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

时间:2016-10-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这不就是每个教师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吗?但要在课堂上真正做到、做好,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最近,笔者听了较多骨干教师的优质课,其中不乏这方面的好案例,很值得我们借鉴。
     一、关注研究材料的动态生成。凸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 
     案例一这是一位教师执教《工程问题》时,导入新课的教学片段。 
     师:为配合校艺术节的顺利举行,学校委托服装厂加工一批服装。甲车间单独加工需要15天完成,乙车间单独加工需要10天完成。如果你是校长,你会选择哪个车间加工这批服装? 
     生1:我会选择乙车间。因为乙车间所需时间短,不会耽误艺术节的如期举行。 
     生2:我倒是觉得,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让甲车间来加工,因为“慢工出细活”,让甲车间来加工,可能质量上更能得到保证。 
     师:为了解两个车间的加工能力,以便作出科学的选择,校长想知道:甲车间单独加工每天能完成多少?乙车间单独加工每天能完成多少?你能帮助校长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3:不能。因为校长没有告诉我们这批服装的总数量。 
     生4:能。我认为甲车间每天完成整批服装的1/15;乙车间每天完成整批服装的1/10。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5:我是把一批服装的总数量看做单位“l”。甲车间15天完成。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15份,所以每天完成1/15;乙车间10天完成,就是把单位 “l”平均分成’0份,所以每天完成1/10。 
     师:厂长接到校长的通知,艺术节要提前举行。因此服装加工的任务也必须提前完成。这可给厂长出了难题。既要保证质量,又要加快速度。怎么办呢? 
     生6:让乙车间加工,再增加一些工人。
     生7:让乙车间加工,再延长每天的工作时间。 
     生8:让甲、乙两个车间共同加工。 
     生9:我认为增加工人不合适,因为新增的工人一般缺乏经验,质量难以保证。 
     生10:延长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间也是不行的,因为那样违反《劳动法》。 
     师:对呀,厂长既要考虑合法,又要考虑质量。那么,他最有可能采用什么方法呢? 
     生(齐):甲乙两个车间共同加工。 
     师:那么,采用甲乙两个车间共同加工的办法,究竞需要几天才能完成任务? 
     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学习内容的现实性,也就是说,本文权属小学课堂网,学习内容不应是教材例题的全盘复制,而应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随着课堂活动的不断深入而逐步生成的。在这个现实问题情境中,首先是让学生帮校长选择加工服装的车间,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的个性思维;其次是让学生帮校长分析两个车间的工作效率,激活了学生的知识经验。渗透了用分率表示工效这一工程问题的认知难点;第三,巧妙地加入“因故必须提前完成服装加工任务”的情节,从而引发了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个性化解决策略,在学生充分展现策略、自主评价策略的基础上,得出“甲乙两个车间共同加工”的最佳策略,自然地形成了本节课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数学学习是富有价值和意义的。 
     二、关注解题策略的动态生成。凸现数学学习的主体意义 
     案例二这是一位教师执教《简单的统计》时,创设“书店销售不佳”这一生动而富有现实感的问题情境,通过“寻根探源”,促使学生自觉形成统计的需要,随后引导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教学片段。 
     师:下面我们做一次现场调查,看看我们班同学平时爱看些什么书。(学生交流,教师择要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