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人教版5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 教学设计

时间:2016-10-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学内容: 
  人教版5年级下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 
  教材简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5年级下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这节课先通过例1从5个物品中找次品,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再通过例2从9个待测物品中“找次品”,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通过总结、猜测、归纳出优化方法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推理、抽象能力。 
  教材编写特点: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单元主要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小组合作与交流。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在素材的选取上非常注重现实性,如钙片、矿泉水、松果、饼干、糖果、白糖等物品,都是学生身边常见的。这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便利。 教科书的两个例题在编排上都呈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情景,要求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2. 注意体现思维过程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在编排结构上注重体现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强调数学思维的一般过程,着力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例1安排了从5个物品中找次品,仅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不需要进行规律总结,从而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例2则安排了9个待测物品,并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此外,教科书在分析方法的编排上还很重视“数学化”,即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分析模式。先让学生探讨待测物品数量为5个、9个时怎样找次品,并罗列出各种解决方案;然后从这些方案中寻找规律,总结、提炼出一般方法和优化策略;最后,再利用归纳出的方法去解决待测物品数更多时的问题,同时也可验证归纳出的方法是否正确。这里之所以需要验证,是因为本单元提供的归纳方法在本质上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对数量更大时的情形是否适用,还需要通过试验来检验。 
   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节课中会涉及到的“可能”“一定”、可能性的大小、分数的通分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都已学过的。 
  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用到天平,在以往学习等式的性质等知识时,学生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 
  新课程实施已有多年,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学生所接受,成为学生比较喜爱的主要学习方式。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够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较好地完成探究任务。 
   “找次品”的过程中,学生都是在充分的操作、实验、讨论、研究中完成的,这种学习方式学生是非常喜欢的,学习的兴趣会很浓,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会很好。但是,操作、实验是为了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化的方法的,这里教师要提醒学生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对学生的边操作边思考及思考的有序性、严谨性,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从而提高操作的实效性。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在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形成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在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实践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能在动手操作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并能加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