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时间的计算”教学建议

时间:2016-10-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材简析 
   
  “时间的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分、秒”中的内容。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学习了钟面的相关知识,会看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整时、半时、几时几分),会根据所给时刻拨时间,初步了解了“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时间的计算”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及“做一做”第l题,教学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由于学生还未学习两位数的乘除法计算,所以只出现数目较小的、能够用加法计算的把较大单位变换成较小单位的换算。例2及“做一做”第2题,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教学一些有关经过多少时间的简单计算。例2情境图提供了下列信息:小明7:30离家,7:45到校,要求算出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教材提示了从钟面上数格及列算式计算等思路,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做一做”第2题编排的是一学生去商店的情境,用生动的画面提供了两条信息,即商店的营业时间和该学生到达商店的时刻,要求算出还要多少时间商店才开门。 
  通过“时间的计算”这一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会计算某一事件经过的时间,培养时间观念;逐步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因此,该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很有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进一步认识1时=60分,1分=60秒,初步理解时间单位时、分、秒的实际大小及其相互关系。 
  2 能区分“时刻”和“经过时间”,会计算某一事件经过的时间。 
  3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并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及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该内容的教学建议如下。 
   
  一、关注已有经验,联系生活实际 
  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学生已有相关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我们要了解、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并与之融合。我们要利用好学生熟悉的素材,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得轻松有趣。 
  为此在课前可布置学生调查以下问题: 
  1 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有哪些?这些节目几点几分播出,几点几分结束? 
  2 你早上几时到校?下午几时离校?你知道自己每天在校几个小时吗?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调查了解,不仅让学生复习了有关时间的知识,在课堂交流中还能反映出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利用学生熟悉的素材,让学生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建构有关“时间计算”的新知识。 
  在教学例题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灵活选择安排,如。周末小明做作业从早上8:00开始,10:00做完,小明做作业用了( )小时,也就是( )分钟。教学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主动建构新知。 
   
  二、设计多样活动,突破学习难点 
  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另外,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和常用的进率相比,学生往往感到不习惯,这正是时间教学中的难点。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时间计算”的相关知识,需要在教学中开展多样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认识、理解、掌握新知识。 
  例如“2时=( )分”。“小明早晨7:30从家出发,7:45到校,途中经过( )分钟”,这类问题可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动手拨一拨、看一看等操作活动来完成。 
  此外,根据课前调查的结果,让学生算算自己感兴趣的电视节目播放的时间,算算自己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等,充分利用生活素材,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理解并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 
   
  三、合理分层施教,注重方法指导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总是表现出不同的认知水平,如学习所需时间、思维方式、学习结果等。例:小明早晨7:30从家出发,7:45到校,途中经过( )分钟。这种问题,有的学生一看就知道答案,有的学生需要算45-30=15(分),有的学生还需要借助观察钟面才能得出答案。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有效的指导。 
  在练习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由浅入深地安排一些比较灵活的有关时间计算的习题,如课本第62页例2后面“做一做”第2题:“商店早上9:00开门,晚上8:00关门,一个同学(早上)8:40到商店门口。需要等多久呢?”课本第63页练习十四第4题的第驯、题,看钟面写时刻,再分别算出两个时刻经过的时间。又如:“一场足球比赛于5:oo结束,共踢了90分钟,这场比赛是什么时间开始的?”这几道题目对学生来说都有一定难度,练习时出错率较高。对于这部分练习,在指导时一定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想法,“错误”尽量放手让学生辨析,自己纠正,教师适时指导。 
  下面以“4:50到5:25经过了几分钟”(课本第63页练习十四第4题的第2小题)为例提供几种解决的办法。 
  方法一:看钟面数格数。 
  钟面上每个大格是5分钟,从4:50开始,每数一个格子加上5(即5个5个地数),到4:55经过了5分钟,到5:00经过了10分钟……到5:25经过了35分钟。 
  方法二:分段计时法。 
  4:50到5:OO经过了10分钟,5:00到5:25经过了25分钟,10分钟加上25分钟一共经过了35分钟。 
  (以下方法供教师教学参考。) 
  方法三:竖式相减法。 
  5:25→4:85(1时是60分) 
  4:50→4:50/35(35分) 
  方法四:取整补差法。 
  4:50到5:50经过了一个小时,即60分钟。5:25到5:50差25分钟,60分钟减去25分钟是35分钟。因此从4:50到5:25经过了35分钟。 
  对于方法一和二,教师可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介绍,通过练习使学生扎实掌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渗透惜时教育,增强时间观念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如计算作业时间、一节课的上课时间,写出每天的作息时间等。让学生互相交流“怎样在有限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怎样才能短时高效地完成课外作业”、“谁的作息时间安排比较合理”等问题,从而强化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惜时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