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人教版3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设计

时间:2016-10-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学内容: 
  人教版3年级下册第6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在活动中理解面积含义,认识并运用常见的面积单位。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3.在观察、操作、合作、估测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感知面积含义和认识常见的面积单位。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以及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本节课我采用了结合实例、组织活动、合作交流、引导自学等教学策略,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一个个充满生动思维的实践过程中,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另外,我将以上教学策略与多元、开放的学习评价相结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而且通过多次试讲证明,以上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经历、体验中自主构建知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小时候你和妈妈比过手的大小吗?现在我们再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好吗?说说你们怎样比手的大小。同桌之间互相比一比吧。 
  师:在比手大小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师:同学们,你们真善于发现问题。手掌的面是有大有小的,这也和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新问题有关——面积。(板书:面积。)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的兴趣往往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契机,把握好这个学习契机十分重要。所以,新课伊始,我以一个有趣的比手掌大小的游戏引入课题。在看似有趣的比赛中,却隐含着本节课要探究的新知识,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将学生带入对知识的探索之中。】 
  二、充分感知,引导构建 
  (一)感知物体的面积。 
  1.找一找。观察自己身边的物体,哪些物体有面呢?(黑板、课桌、书……) 
  2.摸一摸。你来选择身边的物体,我们一同来摸一摸它们的表面。 
  3.说一说。摸到这些物体表面有什么感觉?(平平的、滑滑的……) 
  4.比一比。请大家举例子比一比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说完整说具体。如: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数学书的表面比橡皮的表面大。 
  5.通过刚才比较大家有什么发现吗?(学生可能会说到:有的物体表面大,有的物体表面小。)你认为什么是物体的面积呢? 
  我们发现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就说: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6.举例练习说物体的面积含义。 
  例:电视表面的大小就是电视的面积。 
  (二)感知封闭图形的面积。 
  1.师:这是我们数学书,它的表面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 
  师:说一说你还认识哪些图形。(课件随即出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我们一同来比较比较它们的大小吧。 
  2.师:你们真是既善于观察,比较能力又很强的孩子。看来平面图形有大有小,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这些图形是不是都有面积呢?(课件出示一些封闭和不封闭图形。) 
  (学生很容易发现有几个图形是没有面积的。为什么这几个图形没有面积呢?学生可能说出这些图形不是封闭图形,也可能表达不清,只能说出这些图形没有“合上”或“没有封上”等,教师适当引导,这些图形叫做不封闭图形,它们是没有面积的。) 
  师: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有面积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吗? 
  师:是啊,就像同学们说的“封闭图形有大有小,那么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面积含义后半部分: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完善面积的含义。 
  (通过适当评价,激励学生说出面积的完整含义。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对面积含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我突出了课标和教材中共同出现的关注点,即结合实例,在活动中感知面积含义,将抽象的面积含义变为形象的找、摸、说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对面积这一概念的感知逐渐丰满,逐渐清晰明朗,为下面体验统一面积单位必要性作好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