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之二

时间:2016-10-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2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2课时。 
  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新课程新增的一个内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是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入感悟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但作为数学概念则是第一次和学生见面。因此本课教学应从大量感性、直观的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在以往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然后通过观察思考、操作验证的学习方法掌握平移的方法,为今后学习平行线和推导基本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等几何知识作铺垫。 
  学情分析: 
  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只是不知道这两个专门术语,也不会有意识地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中引导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示,使学生了解什么样的现象是平移,什么样的现象是旋转。然后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设计理念: 
  平移和旋转是新课程标准为了加强学生空间观念培养而新增的学习内容。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做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做是旋转现象。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 
  在生活实际中有着许多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这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本课通过课件演示,直观地让学生判断举例,培养学生在思考中感悟。同时整堂课的设计注重在练习中拓展,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突出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通过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体验变换的数学思想。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图、风车、小汽车、小乌龟、计数器、陀螺、注射器等。 
  教学流程: 
  一、游中乐,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游戏感知两种运动方式。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玩个游戏? 
  (师生合作游戏,讲游戏规则。老师的双手拉着学生的双手,老师原地转,其他学生拍手,拍的速度慢,转的速度就慢,拍的速度快,转的速度就快。) 
  师:老师的运动变化和你们拍手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生:不一样。 
  2.体会两种不同运动方式,揭示课题。 
  (老师带学生由慢到快地转,学生观察。学生拍手由快到慢,仔细体会。)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运动。 
  (板书课题:平移和旋转。) 
  【设计意图:儿童的天性活泼好动,在课前,通过游戏互动,初步感知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沟通师生情感,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