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小学数学第一册“比高矮”教学设计之三(第二单元“比一比”第三课时)

时间:2016-10-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一、学习要点
  本课是第二单元“比一比”学习的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是第10页。
  前面学生学习了比长短,这节课学习比高矮。长短、高矮都属于比物体长度的问题。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置的物体的长度叫做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的长度叫做比高矮,但它们的方法是相同的,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所以这节课的学习是上一节课的延续。
  教学的目标和重点是:通过学生观察,猜测、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物体的高和矮是比出来的;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活动中体会比高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感受到用数学的乐趣,并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排队初步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是:通过操作,使学生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神探柯南》的片段,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这种细致入微的精神,看谁观察得最仔细!
  【设计意图: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出观察的要求。】
  (二)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教师找两名学生上台,提问:请小朋友观察、比较这两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2.交流、汇报
  先小组交流,然后汇报:可能说出他们穿的衣服不同;一个高,一个矮;一个胖,一个瘦等等。引导学生说出谁高、谁矮。
  3.揭示课题并板书:
  gāoǎi
  高矮
  【设计意图:在观察时学生可能会发现衣服颜色不同,有胖有瘦,对于这些发现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和鼓励,以保护学生观察的兴趣。但不要作为观察重点。】
  (三)积极参与、探究方法
  1.探究比较高矮的方法
  (还是刚刚那两个学生)教师悄悄告诉矮的同学垫起脚来比。问:“现在谁高谁矮?”学生一看,就叫“不公平。”教师马上问:“为什么不公平?”从而引导学生明白:比较事物的高矮,要在同一起点或同一平面上进行。
  2.积极参与,理解高矮
  师:请同桌同学站起来比一下,谁高谁矮?(同桌同学比较),然后交流反馈,运用()比()高,()比()矮,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年纪小,语言滞后于思维,组织学生活动后,再让学生说说高矮的比较,在活动中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小组内进行比较高矮的活动——让学生发现比较高矮有很多方法
  (1)同学们,如果我们小组内重新安排一下位置。你们能说说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安排吗?
  生1:可以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
  生2:也可以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
  师:我们就选一种顺序排,按同学们说的“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吧。
  (2)小组内借助学具活动。
  (3)学生汇报交流:是怎样比高矮的?
  学生可能说出:
  ①用尺子比的②靠着墙比的③背靠背比的④用眼睛看的……
  (只要学生说出的有他的合理性教师都应肯定,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说出:谁最高,谁最矮,谁第二高。并让学生发现:在高矮差不多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可以用具体的数量来刻画。)
  4.体验高矮的相对性
  选一组中最高的同学到另一组去排队,看看他应该站在什么位置?队伍发生了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进行比高矮的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悟出高与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比较中才有高有矮。】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演示:长颈鹿、大象、犀牛三个小动物,准备到数学王国里游玩,来到数学王国的门口,有一扇门,看看哪个小动物能通过,不能的你能帮他解决吗?
  (大象和犀牛矮能通过,长颈鹿太高了,它要弯下颈子才能通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看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
  2.比一比谁摸得高?(每一小组选一名同学参加)
  先站着摸高,在跳起来摸高。(说说谁摸得高,为什么?)
  3.比一比谁摆得高?
  分小组活动摆积木,运用()比()摆得高,()比()摆得矮的语言互相交流。
  4.游戏:猜一猜哪支铅笔长?
  教师手中握住两支铅笔的一头,请你们猜一猜哪支铅笔长?学生猜后教师打开手掌(亮出谜底)原来两支铅笔的一端没有对齐,所以学生的答案不对。
  要怎么比才准确?
  师小结:有几样东西比较长短,必须有一端对齐,或者说要站在同样的高度才能比较。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事物比长短或比高矮时,必须一端对齐的比较方法。】
  5.“三只小兔比高矮”
  可是有时候碰到像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呢?(出示三只小兔比高矮的课件)
  (1)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生:他们有的站得高,有的站的低一些;它们没有站在同一高度。)
  (2)那该怎样比呢?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比一比三只小兔的高矮吗?(学生讨论交流,再反馈)
  (3)同学们想了好多办法,真棒!老师在这张图上画了一些格子,不知道这些格子能不能帮上你的忙?(出示第二张图),同一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谁最高谁最矮。
  (我用数格子的方法比,1号兔子站了7格,2号兔子站了6格,3号兔子站了5格,所以1号兔子长得高。请2个同学说。)
  同学们真聪明,我们以后会遇到许多与高矮有关的问题,大家要大胆地应用今天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事物比长短或比高矮时,必须一端对齐的比较方法。随后又引出,现实生活中无法达到一端对齐后,就要用比特殊的方法:通过参照物进行间接比较。】
  (五)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1.同学们,刚才这些活动好玩吗?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2.谁还能说说生活中看到或知道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矮的吗?
  并用()比()高()比()矮的句式说一句话。
  如:爸爸长得比妈妈高;课桌比讲台矮等等。
  今天同学们学得非常好,观察很仔细,人人都像小柯南。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的事物很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开动脑筋,就会学会很多知识。
  【设计意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高矮的感性认识,高矮不止限于身高,也可以是物体的高度等,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学生在比较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提示
  1.本节课让学生在经历比较事物的高矮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2.探究比较高矮的方法时,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比,只要有道理,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3.练习题比较站在不同高度的兔子的高矮,和前面的比较不同,是通过参照物进行间接比较,对学生来说在思维上有一定的难度,本题并不要求所有学生能独立解决。
  4.通过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的学习习惯,并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初步的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