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比大小》教学设计之二(一年级数学上册)

时间:2016-10-2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3.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初步的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18页的教学内容,“做一做”第1题,练习二的第5、6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
  1.小猴吃水果的课件。
  2.投影仪。
  3.4个梨、5个苹果、9朵花的磁性软件。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5个苹果、9朵花的图片;“>”、“<”、“=”3张符号卡片和“1”、“1”、“2”、“3”、“4”、“5”、“6”张数字卡片;小棒2根。
  教学设计
  创设童话情境,引入象形统计图
  1.课件展示。
  a.3只小猴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玩耍的情况。
  b.3只小猴共进午餐。草地上凌乱地摆放着3种水果──梨、桃和香蕉。
  2.画外音(小猴说):我还没看清楚每种水果各有几人,你怎么就开始吃了?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几个?怎样摆脱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
  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学生的摆法一般有以下两种。
  5.课件展示: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课本第17页的象形图。
  6.提问: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吃几个桃,几个梨和几根香蕉?
  学生回答后,在象形图下面写“3”、“4”、“3”、“2”。
  教学比较2、3、4的大小
  1.教学“3=3”。
  a.画外音(小猴说):我可喜欢吃桃了,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
  b.提问: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一个没也多,猴的只数与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相等、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上图下面写上“3=3”。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2.教学“3>2”。
  方法和教学“3=3”相同。
  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3.教学“3<4”。
  方法如前。
  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4.区分“>”、“<”和“=”。
  a.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教师都加以肯定。
  b.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①看谁举得对: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
  ②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小结
  1.让小朋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加以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时仍然可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巩固深化
  1.基本练习:完成18页“做一做”第1题。
  2.补充练习。
  a.左边摆2个梨,右边摆1个苹果。填()>()
  b.左边摆4朵花,右边摆3个梨。填()>()
  c.左边摆3个苹果,右边摆5朵花。填()>()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
  4.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6题。
  5.开放练习:这里有1、1、2、3、4、5、=、>、<一些数字和符号。用这些数字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