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听特级教师刘德武执教的《认识厘米》有感

时间:2016-10-2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听完特级教师刘德武老师的观摩课《认识厘米》,令我们一唱三叹,拍案叫绝。刘老师在课中“巧点妙击”、从容调遣,“随心”演绎、挥洒自如,让课堂精彩一片。整节课我是带着微笑听完的,听后回味良久。试作“下载”,回味经典,品赏吸纳。
  简洁的环节。整过教学环节分为三部分:认识刻度尺,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练习,听后使人一目了然。
  简单的课件。刘老师这节课的课件一共有7张演示文稿,每张都是以学生文具盒中常放的橡皮、铅笔和尺子为素材,使学生倍感亲切,而又紧扣教学内容。
  平淡的言语。课堂上老师给人感觉总是娓娓道来,但无论是上课的学生还是听课的老师都听得津津有味,因为他的语言给人真实而富有激励性。如:当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老师说:“别嚷!数学是要说理的。”当一连几个学生都重复地说4到5是1厘米,老师说:“4到几是1厘米,不准说5!”当学生用置换的方法,计数完尺子上从3到10的物体的长度后,老师说:“天了!终于换完了!”……
  详略得当的设计。在课中,对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刘老师是浓墨重彩,毫不惜时。
  如对1厘米的认识。老师安排了以下几个步骤,1.从哪儿到哪儿是1厘米?只有0到1是1厘米吗?2.比划1厘米3.从4到几是1厘米?从8到几是1厘米。
  对5厘米的认识。老师也是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先请学生辨析,然后再用课件进行直观的演示。
  对怎样用破尺子来量?老师也是煞费苦心,一开始老师并没有烧掉“0”刻度线,而是先用火机烧掉了尺子后端,当学生说只要有“0”就好办后,老师又用火机烧掉了尺子的“0”刻度线。
  而对于学生已经有丰富经验的,或后续还要进一步学习的,老师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真切的关注。细细品味刘老师的课,不难发现刘老师的一言一行,一字一句,无不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教学刘老师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全课通过“尺子上有什么呀?”→“只有0到1是1cm?”→“破尺子能量吗?”,等几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把这节课的重点、难点一一轻松击破。在怎样用破尺子量环节,当学生提出可以把3置换成0后,老师并没有进行技巧的点拨:铅笔的长度就是起始两个数的差,而是鼓励该生一直说下去“3换成0,4换成1……10换成7。”,老师在这儿的处理可以说意味深长,既渗透置换和对应的思想,又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认识。对5厘米的认识,老师注重的是学生的体验,在学生看完课件演示后,老师传授的不是量物体的技巧:物体的末端指着几就是几厘米,而是语重心长地说:“光看数字不够,还要具体的数一数。”在最后一个练习,铅笔可能有多长中,老师先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在验证时,老师提供的答案是既可以是7厘米,又可以是8厘米。老师这样的设计不仅关注到对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还通过多元的答案,发散学生的思维。……
  听完课后也有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其一老师在课中使用火机烧尺子的做法,不很妥当,容易起到不好的示范作用,可否改为课件出示,既安全又能达到预设的效果。
  其二测量方法的指导稍显薄弱。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第一次使用尺子进行测量是个难点,老师应该作出示范和强调。
  古语曰:大象无形,大言稀声,从刘老师的课上真切地使人感受到返朴归真的课堂,体会到的是大智慧,大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