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市级公开观摩课: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时间:2016-10-2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重叠问题
  教学目标:
  1、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2、经历用韦恩图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用图解决问题的直观性。
  3、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圈各部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来猜几个脑筋急转弯,看看同学们思维转的快不快好吗?仔细听好。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要去看电影,他们只买了三张电影票就顺利进去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爸爸既是儿子又是爸爸)
  二、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出示幻灯片:动物园要举办一场运动会。报名参加跑步比赛的有……(幻灯片依次出现动物图片加编号),报名参加游泳比赛的有……(幻灯片出示加编号)
  师:参加跑步比赛的动物有几只?(4种)参加游泳比赛的动物有几只?(5种)
  师:那么一共有几只呢?(9只,7只)
  师:有不同的答案,看来这样放不容易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一共有几只,那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一共是几只呢?
  三、经历探究,建构新知
  1、创造集合图
  师:有吗?试试看!
  要求:
  1、拿出信封中的动物图片放在白纸上。
  2、同桌先商量如何表示。
  3、然后摆一摆,再写一写、画一画或圈一圈。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引导,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
  预设汇报:
  先让放在同一个方向的学生汇报。让学生质疑。教师表示肯定(你的方法很有创意)
  质疑:你是怎样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一共有几只的?
  反馈:他的方法你们能看懂吗?表扬:不错,挺有创意的。
  (反馈:向他这样,能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一共是几只吗?)准备
  反馈:有没有谁认为自己的方法比他还要好?你的方法比他好在哪里?(同学们同意吗)
  反馈:对他们的方法你还有什么建议吗?
  质疑:但是这些图同一只青蛙和乌龟都用了两次,能不能更简单一些,用一次就可以呢?
  l如果学生没有方法,教师自己出示7只动物。
  师:既然他们重复了我干脆把他们去掉,一看就是7只嘛。
  师:老师这样做你有没有什么意见?那怎么表示好呢?(制造左右为难)
  l如果有就让学生汇报
  反馈:有道理,同学们认为他的方法好吗?
  质疑:这样能让人看出青蛙和乌龟同时报了游泳和跑步吗?
  反馈:就用7只动物谁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教师拿出摆好的7只动物)
  l如果有另外的方法就让学生来汇报(你是怎么让人看出青蛙和乌龟同时报了跑步和游泳的?)
  这种方法你是怎么想到的?
  师:这种方法就是韦恩……
  l如果没有另外的方法就说
  师:英国著名的数学家韦恩,创造了一种很好的表示方法,同学们想知道吗?(原来是一样的,看来同学们很有数学家的天分啊)
  2、理解集合图
  师:这幅图你看的懂吗?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呢?
  指明说一说
  3、用图解决问题
  师:根据图,你能列式计算“这批动物标本一共有几种”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4+5-2=7(种)
  2+2+3=7(种)4+3=7(种)
  师:这里的每个加数都表示什么呢?
  师:你们听懂了吗?
  师:谢谢你!因为你表达的非常清楚。谁能像她一样把每个加数表示什么来说一说。
  师:下面同学们自己选择一个算式,把每个加数表示的意义说给同桌听好吗?
  4、回顾内化
  师:今天的问题与以前解决过问题有什么不同?(重叠问题)
  师:解决重叠问题是通过画(韦恩图)解决的。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文具店昨天进了5种文具,今天进了5种文具,有3种文具昨天和今天都有进,文具店一共进了几种文具?(图片出示)
  师:请你把算式列在本子上
  师:为什么要减3(反应真快,我问题一提出就能马上回答)
  2、三(1)班学生报名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有6人,报名参加科技兴趣小组的有5人,有3人两项都报,三(1)报名参加美术兴趣小组和科技兴趣小组的一共有几人?
  师:能直接列式计算的就列式计算,如果不能的可以用字母代表人名画韦恩图解决
  师:跟他一样的举手
  师:我们用图验证一下是不是8人。
  师:这些字母应该怎么填?
  3、师:昨天老师放学回家路过一家文具商店,问口写着一则好消息,想知道吗?
  出示题目
  师:你认为他们会换到什么文具呢?(为什么?算式怎么列?)(如果是6+4教师自己写算式)
  师:一定是XX吗?
  师:把你想到的几种可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好吗?
  师:有可能会换到橡皮擦吗?为什么?
  师:你们同意吗?
  说得有条有理,陈老师不得不佩服!
  幻灯片演示
  师:老师把你们的想到的几种可能用图表示一下,请看!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