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点阵中的规律”教学设计与评析

时间:2016-10-2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82~83页。 
  教学目标: 
  1.在生动有趣的观察、操作活动中寻找图形的特点,从而探索出点阵中的规律,并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 
  2.通过数学活动,提高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增强审美意识,培养数学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和概括点阵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点阵”图形的不同排列规律,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1.出示实物(地砖)。 
  (1)同学们,你知道,装修要用哪些材料吗?(木料、地砖……) 
  (2)教师出示实物(地砖),同学们拿出地砖图片。仔细观察。你从这块地砖上看到了什么?(有25个防滑块。) 
  (3)你是怎样看出的?(横着看,每行5个,有5行。5×5=5=25) 
  2.引导渗透,理解“点阵”。 
  (1)在铺地面时,有时不需要这么大的地砖,就要将地砖进行切割,如果切掉这一行一列就成了怎样的图?(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展示相应的图片。从右边往左边看。) 
  (2)如果我们将一个个防滑块看作一个个点,就成了“点子图”。人们把这样的点子图叫做“点阵”。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数学家们就已经利用一些有序排列的点子图形来研究数,发现和总结数的一些特征。 
  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1.操作观察,发现规律。 
  (1)仔细观察上面的点阵图,每个点阵分别有多少个点呢? 
  (2)你是怎样得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预设)板书: 
  1=1×1=1 
  4=2×2=2 
  9=3×3=3 
  16=4×4=4 
  25=5×5=5 
  (3)第6个“点阵”是怎样的?你能画出来吗?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4)第7个,第8个……第100个呢? 
  2.合作讨论,发现规律。 
  (1)刚才我们用横着数的方法来研究点阵中的规律,除了横着划分,还有其他方法吗?以5×5为例,先自己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学生思考后,教师出示“点阵”图。) 
  (2)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1+3+5+7+9=25=5×5=5 
  (3)1+3+5+7+9与5×5这两个算式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呢?4×4是否也能写成这样几个数相加呢?试着写写看。 
  启发学生写出:1+3+5+7=16=4×4=4 
  (4)这个算式可以用哪个点阵图来表示? 
  3.归纳推理,概括规律。 
  (1)从以上两个式子里,你得到哪些启发(有什么规律)?你能不能写出几个类似这样的式子?可以用怎样的点阵来表示?请你写一写,画一画。 
  学生(写出后)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如下规律: 
  1+3=2×2=2 
  1+3+5=3×3=3 
  1+3+5+7=4×4=4 
  1+3+5+7+9=5×5=5 
  1+3+5+7+9+11=6×6=6 
  …… 
  1+3+5+7+9+……+197+199=100×100=100…… 
  (2)说明并认识规律。 
  从1开始的连续几个奇数和,等于几乘几,就是几的平方。 
  4.多方思考,不断提升。 
  (1)同学们横着划分(或用折线划分)“点阵”,得到了以上的规律,你们还能想出其他的划分方法吗?(小组讨论、思考后,出示下图。) 
  (2)你能根据上面的“点阵”写出相应的算式吗? 
  根据学生写出的算式,形成如下板书: 
  1=1=1 
  1+2+1=2×2=2 
  1+2+3+2+1=3×3=3 
  1+2+3+4+3+2+1=4×4=4 
  (3)引导思考:点阵与数的关系。利用“规律”推出以下算式: 
  1+2+3+4+5+4+3+2+1=5×5=5 
  1+2+3+4+5+6+5+4+3+2+1=6×6=6 
  …… 
  1+2+3+4+5+6……+99+100+99+……+3+2+1=100×100=100 
  (3)这些算式相应的点阵图是怎样的?(自己画一画。) 
  (4)从以上的算式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 
  自然数从1开始连续加到几,再从几倒过来连续加到1,结果就是几乘以几,也就是几的平方。 
  三、反馈延伸,拓展规律 
  1.同学们通过研究正方形“点阵”,发现平方数原来如此神奇。其实除了正方形的点阵外,还有其他的点阵,如三角点阵、长方形点阵、螺旋点阵等多种形式。 
  2.观察下列点阵,并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算式。 
  (1×2)()()() 
  (1)各个点阵的算式应该怎样写? 
  (2)你是怎样想的? 
  (3)你能画出第5个点阵并写出算式吗? 
  (4)你发现了什么?(每个点阵中的点数可以写成两个连续自然数的积。) 
  3.观察下面点阵的规律。 
  (1)画出下一个点阵。 
  (2)根据点阵,写出相应的算式。 
  (3)你有什么发现?(每个点阵中的点数可以写成从1开始的几个连续自然数的和。) 
  4.观察下图中的几个图形: 
  (1)按规律画出下一个点阵。 
  (2)每个点阵中的点数各是多少? 
  (3)将这个点阵与长方形点阵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4)将这个点阵用相应的算式表示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写出:1+1×21+2×31+3×41+4×5) 
  (5)总结这个点阵中点数的规律。(点阵中的点数可以写成连续两个自然数的积加上1。) 
  5.让学生设计点阵并写出算式,教师择优展示,进一步感受数学美。 
  四、总结提升,促进发展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是怎样研究的?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评析: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新课程理念。通过一个个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学习知识,在探究和思考中发现规律,发展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1.注重知识性和情趣性的统一。教师教学时学生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其间的奥妙全在一个“趣”字。为此,我们呼唤“知情”统一的课堂,要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高涨的学习情绪中主动建构知识。本节课,教师利用生活原型“地砖上防滑块的个数”巧妙地将数与形联系在一起,安排了数点数、画点阵图、写算式等观察、操作、猜想、推理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对点阵与数之间关系的认识、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与归纳概括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的意识。 
  2.注重“生活味”和“数学味”的统一。如果说生活“味”是亲切自然、丰富多彩的,那么数学的“味”则是抽象严谨、精练深刻的。数学教学应使“生活味”与“数学味”有机融合,相得益彰。本节课,教师选取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地砖”,营造了丰富的生活场景,利用地砖上“防滑块的个数”引出“点阵”,把间接的数学知识与直接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积累的数学经验进行总结、升华,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揭示数学本质,使学生看得见,画得出,理解得深刻。不需要去记忆公式,却能将这些规律牢牢地印在脑中,应用在解决问题中。使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 
  3.注重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统一。对小学生而言,要注重感知和体验,让他们在丰富和坚实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本节课在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引入“点阵”概念,然后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画一画、写一写、猜一猜等学习活动,领悟“点阵”中隐含的规律。学生在此基础上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形成多样化的划分正方形点阵的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其中,在寻找螺旋点阵的规律时,引导学生与长方形点阵进行比较,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最后通过“设计点阵”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与人格的完善,使基础性和发展性得到和谐统一。 
  4.注重数与形的统一。“尝试与猜测”这部分内容是课程标准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本节课,教师始终以看图、画图、想象图为基础,由图想数,由数想图,建立数与形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使学生感受到对数的研究可以从图形去认识,同时通过数也能研究形,从而很好地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5.注重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统一。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发展人的主体性,要充分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本节课内容充实,学生活动量大,较好地处理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关系。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将探索“拐弯数”的方法渗透于“切割掉一行一列是怎样的图”,当教师提出“除了横着数的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时,学生立即从“切割”地砖的过程中想到拐弯数的方法,整节课以探索规律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考方式主动、积极地探究、操作、发现和总结点阵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