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左右”教学纪实、反思与评析

时间:2016-10-2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日前,黑龙江省小学数学名优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哈尔滨市落下帷幕。来自全省各地市教研员、校长、骨干教师近千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来自不同地市的名优教师共出引领课12节,涉及小学数学四大领域,采用引领与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展现我省在课程改革进程中教育教学成果。本刊将分期刊发本次研讨会引领课实录,以飨读者。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1年级上册第5单元。 
  教材简析: 
  “左右”是“位置与顺序”单元的最后一个板块。相对“前后、上下”来说,“左右”是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学生最熟悉的左右手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和探索中观察、感知“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体验左右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左右”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和掌握其相对性,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培养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2.能力目标:通过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倾听与交流能力,质疑与评价能力,以及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用生活中有关“左右”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和描述“左右”的位置关系。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和正确区分“左右”,并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相对位置。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师: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一起来上课,你们高兴吗?高兴的同学请举手。你们举的是哪只手? 
  生:右手。 
  师:在举手时,我们通常举右手,现在举起来吧!大家看看,你们举的是右手吗?看看谁举的不一样。同桌互相看一看,把你们的右手高高地举起来。和它相对的是哪只手呢? 
  生:左手。 
  师: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已经知道这是右手,这是左手。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地了解这对好朋友。(板题:左右。) 
  二、活动认识左右 
  1.身体上找左右。 
  师:刚才老师说上课时要举哪只手回答问题啊? 
  生:右手。 
  师:你们知道我们常用右手做哪些事情吗? 
  生:右手可以写字。可以吃饭。可以拿东西。 
  师:请同学们高高地举起右手。我们右手所在的这一侧就是我们人身体的右侧,那么在我们身体的右侧有什么啊? 
  生:右手,右腿,右眼…… 
  师:右侧的眼睛就是右眼,其他同学也来找一找,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那与右侧相对的这一侧就是? 
  生:左侧。 
  师:再来找找我们身上左侧有什么。 
  …………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右手可以举手,可以写字,知道了这面是右侧,这面是左侧。看来有右就有左,有左就有右,其实它们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 
  师:在你的身上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我们快来找一找,找到之后指给大家看看。 
  生:左手和右手。 
  …………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问题,通过轻松的谈话实现角色的转化。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这样一来,不用教师启发,学生自然就会乐于参与学习了。】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找到这么多对好朋友。下面我们就用左右这对好朋友来做个游戏,好吗?老师说哪里,你们指哪里,看看哪位同学指得又快又准。准备好了吗? 
  先举起你的右手,再举起你的左手。 
  摸摸你的右腿,再摸摸你的左腿。 
  把你的左耳给我看看,再给我看看你的右耳。 
  伸出你的右手指你的右眼,伸出你的左手指你的左眼。 
  伸出你的右手指你的左眼,伸出你的左手指你的右眼。 
  师:我们班的同学真是既机灵又聪明,反应真快。 
  2.身边找左右。 
  师:谁能把你左边的小朋友和右边的小朋友的名字介绍给在座的老师呢? 
  师:看来,我们每个小朋友的身边都有好多的小朋友,那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定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在我们的身上和周围,处处都有左右这对好朋友。 
  3.教室里找左右。 
  师:那么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到左右这对好朋友吗? 
  生:左窗户和右窗户。 
  ………… 
  师:你们不但善于观察,还善于发现,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左右。 
  4.强化记忆。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来用脑想一想,用心记一记,哪面是左,哪面是右。好,再伸出你们右手来指一指你们的左边,再指一指你的右边。 
  三、理解左右 
  1.摆一摆。 
  师: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左右,并且已经记住了左右,下面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做一个摆学具的活动。 
  师:首先请同学们在书桌上摆一块橡皮,然后在橡皮的左面摆一支铅笔,在橡皮的右面摆一把尺子,再在尺子的右面摆一本数学书,最后在尺子的右边,数学书的左边摆一个文具盒。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摆的一样吗? 
  2.说一说。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生:摆在最左边的是铅笔,摆在最右边的是数学书。 
  师:尺的左边有几种文具?是什么?文具盒的右边有什么? 
  ………… 
  3.数一数。 
  师:从左数排在第二位的是什么? 
  生:从左数排在第二位的是橡皮。 
  ………… 
  师:从左数,橡皮排在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排在第几个? 
  生:从左数橡皮排在第二位,从右数,橡皮排在第四位。 
  师:同一块橡皮,老师也没把它挪动位置,为什么他们说的不一样呢? 
  生:因为数的顺序不同了。 
  师:对了,因为数的顺序不同,得到的答案也就不同。 
  师:谁愿意当个小老师来提几个问题问问大家呢? 
  师:下面,我们每个人都提个问题让你同桌来答,然后再让同桌提个问题你来答。 
  师:请把文具盒轻轻放在数学书的上面,把尺放在书的左边,铅笔和橡皮轻轻放在书的右边,然后把这些学具放在桌子的左边的上边,也就是桌子的左上角。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和态度来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4.练一练。 
  师:摆学具我们能明确左右的位置,那么老师找同学到前面来,你还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师:请小朋友们用这节课学到的关于左右的知识,来说一说想让他们站在什么位置。(一名学生与老师面对面,其他学生分别站在这名学生的左右,然后再由座位上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请其他同学来答。) 
  ………… 
  四、体验相对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摆学具进一步地了解左右这对好朋友。其实这对好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出现。 
  师:放学了,小明回家,他家在上了楼梯的最左边的房间,你们知道他家是几号吗? 
  生:7号房间。 
  师:交通规则里有一条规定,在马路上行走要靠哪一侧行走啊? 
  生:靠右侧走。 
  师:怎么才是靠右侧走呢? 
  生:身体的右侧靠路边走。 
  师:那么在上下楼也要靠右侧走,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们身体右侧靠楼梯扶手走。 
  师:好,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要上楼,他应该靠哪走呢? 
  师:这里还有一个小朋友要下楼,他怎样走才是靠右侧走呢? 
  师:对于这个问题你们有争议,这样好不好,咱们先把这个问题放下,帮我解决一个问题,现在我举的是右手吗?(师面对生举右手。) 
  生:是。 
  生:不是。 
  师:怎样确定我举的到底是不是右手,你们先把右手举起来,老师和你们面对面是吗?那怎么才能知道我举的是不是右手呢? 
  生:老师转过去就知道了。 
  师:现在确定我举的是右手,原因就是老师和你们…… 
   
  生:面对面。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所以举的手刚好相反。那我们再来看,上楼的小朋友就是和我们面对面,所以他的方向和我们正好相反,我们右侧在这面,他们右侧就在那边。 
  师:可见这两个小朋友,他们都是靠右侧上下楼的。 
  师:看来,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遵守交通规则,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听话的孩子。 
  【评析: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巧妙地用设疑的手法让学生判断教师举的是不是右手,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再让学生举起右手与教师对照,让学生去体验、感悟其中的奥秘;最后通过教师的转身验证让学生明白:面对面地站着,因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五、拓展延伸 
  (略。) 
  反思: 
  “左右”一课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左右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并能用左右描述生活中左右位置关系。教学中,我创设了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现实情境,提供了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操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充分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创设现实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行数学化的建构,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也往往来源于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应该说,一年级的学生对左右方位有初步的生活经验,但不一定能清楚地表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左手、右手了解左右,使学生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了左右的位置关系,然后又借助游戏的形式,进一步感知了左右。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初步体会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感知,自主探索。 
  在教学中,我力图为学生准备好自主探索的材料,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观察与思考,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随意请一个学生站起来,在说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清谁的左边有谁,谁的右边有谁,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现实的、有趣的,并富有挑战性。在这些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学生意识不到的问题。此时,教师要充分做好引导、诱发思维的角色,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从中发现问题,“老师举的到底是左手还是右手”。问题在无意识中产生了,这时教师不能急于下结论,而是提供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想办法自己去实验、验证。学生在争辩、验证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领悟到了左右的相对性。 
  评析: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效参与数学学习至关重要。我认为薛老师教授的“左右”一课真正地使学生有效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做到3个“动”:“动心”即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爱学;“动手”即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动情”即营造和谐课堂让学生爱老师爱学习。 
  1.让学生“动心” 。 
  一节好的数学课必须牢牢抓住孩子的心,深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努力地创设“冲突”与“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情境导入这一环节,薛老师选择学生身边的问题,通过轻松的师生对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一来,不用教师启发,学生自然就会乐于参与学习。接下来,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至此学生兴趣更浓,思维进入了欲罢不能的“愤悱”状态,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学得既轻松又深刻。 
  2.让学生“动手”。 
  对于小学生来讲,尤其是1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鲜明的“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能记住,做过的才能学会”的特征。薛老师在课堂中重视让学生动起来。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练一练,让学生亲自体验左右。学生在亲历探究过程中,不仅生成了左右的知识,而且生成了学习的方法,生成了自信。 
  3.让学生“动情”。 
  孩子往往对正面激励表扬特别敏感。表扬是一种正面鼓励,可以调动学生热烈高涨的情绪。薛老师的评价语言做到了“真”、“准”、“亲”。 
  一堂好课离不开高超的激励语,激励的语言需要有灵活多样的表达,运用好,会让学生如沐春风,兴奋向上。薛老师与众不同的激励语言值得我们学习。 
  只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他们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个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