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认识分数》的教学设计与说明

时间:2016-10-2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含义,并能正确写分数。 
  2.学会借助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体会数学来自生活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理解其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三个同样大小的圆、一张长方形纸、一张正方形(圆或三角形)纸片和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产生分数 
   
  师:(出示场景图)两个小朋友在春游,说一说他们带来了哪些食品? 
  生:苹果、矿泉水和蛋糕。 
  师:你能帮他们把这些食品分一分吗? 
  生:苹果每人2个,矿泉水每人1瓶,蛋糕每人半个。 
  师:你为何这样分? 
  生:这样分公平。每人分得一样多。 
  师:无论分成多少份,每份分得一样多,这就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说明:利用学生已有的“分东西”的生活经验,通过实际操作引出“平均分”,找出新知的生长点。 
  师:苹果和矿泉水分得的结果可以用我们学过的2和1来表示,板书:2个1个。而“半个”能不能用我们已学过的数来表示?(不能) 
  师:“半个”也能用数表示,你们知道吗? 
  预设一:(用0.5个来表示) 
   (用 个来表示) 
  师:“半个”就是 个, 是分数。分数是数学王国里的重要一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预设二:(不知道) 
  师:老师告诉你们,“半个”就是 个, 是分数。 
  说明:做好充分的预设,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同时也是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化”的过程。 
   
  二、 认识分数,理解含义 
   
  1.认识 
  (课件演示分蛋糕的动态过程)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蛋糕的二分之一,写作 。相机教学 的读法和写法,各部分名称及含义。(动态演示: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母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1表示其中的1份。) 
  师:这个蛋糕的另一半怎样表示呢?为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只要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块蛋糕的 。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对 的理解。 
  说明: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直观而形象地展现“ ”的具体含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促进对分数含义的理解,有利于形成表象。 
  2.发展深化 
  师: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你能折一折,并涂一涂表示这张纸的 吗? 
  生独立思考后自主动手折、涂。小组交流。 
  师:(展示部分作品) 
   
  长方形纸大小不同、折法不同、涂色的位置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 呢? 
  生:因为都是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涂其中的一份,所以涂色部分都是它的 。 
  说明:提供了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纸,旨在深化认识 ,不论纸的大小、折法和涂色位置怎样变化,只要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它的 。 
  3.活动一 
  当回小裁判。下面哪个图形中的涂色部分能用“ ”表示。生独立判断并交流判断的理由。强调“平均分” 
   
   
  4.活动二 
  创造分数。认识了 ,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①你能拿出一张正方形或、圆形或三角形的纸,然后折、涂表示出你喜欢的分数吗?写出来,集体交流。 
  师:展示部分作品。为什么形状不同,却都能用同一个分数来表示呢? 
  师:不同形状的图形,只要平均分的份数相同,取其中份数也相同,就能用相同的分数来表示。 
  ②假如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用 、 、 来表示,想一想该怎样做? 
  说明:举一反三,适时适当地拓展延伸,旨在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开发学生的潜能。 
  三、 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师:请拿出三张同样大的圆片,分别表示出它的 、 和 
  学生折、涂,交流。师相机板书: 、 、 。 
  师:你能比较其中两个分数的大小吗?你是怎样想的?还能比较三个分数之间的大小吗?师相机板书说明:在操作中体验,在观察中发现,在比较中培养数感,自主建构知识。 
   
  四、 综合运用,拓展延伸 
   
  课本第100页“想想做做”第6题(出示情景图),《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面的几分之一?哪一部分大一些?你还能想到哪一个分数?你是怎样想的? 
   
  五、 自主总结,完善结构 
   
  总评: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引入分数,以分数 为突破口,对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和写法采用价值引领和有意义传授,对于其他几分之一由学生探索自主生成。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适时适当地拓展延伸。在进一步认识理解 含义时有意识的安排大小、形状不同的纸,通过折、涂、比,让学生对 的含义理解更深刻,丰富了知识的内涵。从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巧用资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含量。 
  3.立足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体验、感悟,形成表象,自主建构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