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时间:2016-10-2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6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活动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倍”概念的建立。 
  课前谈话: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年龄的游戏,我先猜同学们的年龄。我猜我们班同学的年龄大都在7岁到8岁之间,我猜得对吗? 
  师: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猜猜看。(学生猜,教师不给予任何评价)现在老师告诉你们两个信息:我的女儿今年6岁,老师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猜出老师多少岁吗? 
  (学生再次猜测,教师不给予任何评价,如果有猜对的,可以请其说一说怎样猜的) 
  师:你认为猜出老师年龄的关键是什么?老师到底多少岁呢?这个秘密先不告诉你们,上完这节课后,你们就知道了。 
  【评析:运用学生喜欢的猜年龄游戏引入,便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从游戏中学生的表现看,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听说过“倍”这个词,虽有少数几个学生听说过,但对其含义的理解水平很低。所以,教学中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并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明是个热情好客的孩子,今天晚上有几个小伙伴要到他家来做客,小明可高兴了。为了招待客人,小明早早就把水果洗好并放在盘子里。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小明洗的苹果多,梨少。 
  生2:我发现苹果比梨多3个,梨比苹果少3个。 
  生3:我发现苹果有6个,梨有3个。 
  ……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倍”。 
  (1)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倍”的概念。 
  师:梨的个数是1个3,苹果的个数是2个3。像这样的两个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是今天晚上到小明家做客的小朋友。(课件展示:女生的人数是1个2,男生的人数是3个2)男、女生人数这两个数之间不仅有大小关系,而且还有一种新的关系——倍数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师:梨的个数是1个3,苹果的个数是2个3,我们就说苹果的个数是梨的2倍。(学生学说) 
  师:你能说出男、女生人数间的倍数关系吗?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学生兴趣盎然。在充分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引入“倍”的概念,便于沟通新知与旧知的联系,学生的学习也因此而变得轻松愉快。】 
  (2)改变信息,巩固认识。 
  师:妈妈怕水果不够吃,又洗了2盘苹果,现在苹果的个数变成了4个3,现在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几倍? 
  (3)适当拓展,深化认知。 
  师:如果苹果的个数是5个3,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几倍? 
  师:如果苹果的个数是9个3,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几倍? 
  …… 
  (4)总结:梨的个数是1个3,苹果的个数是几个3,我们就说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几倍。 
  【评析: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抽象出“倍”的概念。这样,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便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说一说,巩固“倍”的认识。 
  师:像这样的倍数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你能说出下面这一组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吗? 
   
  (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3.摆一摆,深化“倍”的认识。 
  师: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4倍。如果不会摆,别忘了老师和同学就在你的身边,你随时可以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 
  (摆完后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摆的,然后请一个学生展示操作,教师订正) 
  师:第二行摆了4个2根,共几根小棒? 
  师:第一行仍然摆2根小棒,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6倍,应该怎样摆?摆多少根呢? 
  师:第一行仍然摆2根小棒,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8倍,应该怎样摆?摆多少根呢? 
  师:通过摆,你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