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与评析

时间:2016-10-2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5~1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领悟转化思想,感受事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操作探究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思维铺垫 
   
  1.师:同学们,最近我们刚学会了什么图形的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同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师:我们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运用了什么方法?(运用了转化方法,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 
  [评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学生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作必要的思维铺垫和方法过渡。] 
   
  二、设置疑难 
   
  1.课件出示课本第15页例4中三个涂色的三角形。 
  师:怎样求这些三角形的面积呢?(同时在黑板上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评析:此时学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这是教师有意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维。] 
  2.师:我们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吗?(课件出示表示1平方厘米的方格图,并覆盖在三个三角形图上,学生很快数出这些三角形的面积) 
  3.师(质疑):农场里有一块很大的三角形土地,我们用这种数方格的方法来数这块土地的面积,能行吗?(学生通过讨论,认为这种数方格的方法不仅不方便,而且有时根本无法测量) 
  [评析:教师有意设置疑难,把学生引向一种“愤悱”的心理状态,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通过质疑,促使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三、激发动机 
   
  1.师(启发):谁能像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那样找到一个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请同学们先大胆地猜一猜,然后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2.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想不想自己亲自动手探索一下? 
  [评析: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去经历与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操作探究 
   
  1.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有的学生准备的可能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有的准备的可能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有的准备的可能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自己动手剪拼成已学过的图形,看谁能像平行四边形那样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学生剪拼,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在剪拼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情况:(1)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边四形;(2)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5)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6)把一个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沿高剪开,然后将它与另一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接着,教师可有针对性地从中选择几种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学生剪拼成的图形展示在黑板上(如下图)。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图形,并思考讨论:(1)三角形的底和高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有什么关系?(2)三角形的底和高跟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3)三角形的面积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用课件出示思考讨论题)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操作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讨论,不仅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来龙去脉,而且能让学生从中领悟转化思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感受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以及长方形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得到了发展。] 
   
  五、抽象概括 
   
  1.在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将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板书出来(如下)。 
   
  (同时用红色粉笔在“三角形的面积”与“底×高÷2”的下面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