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时间:2016-10-2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2.学生经历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操作、观察、归纳、概括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学具准备:小棒、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学习数学,就要和数打交道。其实,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数,你们能说出一些生活中的数吗?(学生说出一些生活中的数,如学生的年龄、班级人数、课本页码、电话号码等,师随机板书在黑板上)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这些数中,哪些能被2整除?哪些能被5整除?(指名学生判断)你们能迅速地判断出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吗?想不想考考老师,看老师能不能迅速地判断出它们能否被3整除?(师迅速、准确地作出判断,并让学生笔算验证)师:想不想像老师一样判断得又对又快?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引导梳理)师:到底怎样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揭示课题: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设计意图:搜集学生生活中的数,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利用这些数既复习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又在师生互考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自然巧妙地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发现特征 
   
  1.自主探究。(1)操作探究。学生4人一组,将课前准备好的小棒取出,把102、45、124、233、213、82、265、84这8个数在记录表中按数位摆出来。小组内分工合作:一人报数。一人摆小棒,一人笔算试除看能否被3整除,一人根据能否被3整除把摆的数填在如下两个表内。(2)小组汇报。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相应的板书,完成上表。(3)观察思考。学生观察表一、表二,独立思考以下问题:用几根小棒摆出的数不能被3整除?用几根小棒摆出的数能被3整除?这时小棒的根数与“3”有什么关系?摆数用的小棒根数其实就是这个数的什么?你觉得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交流、观察、思考等活动,把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知识,使学生逐渐感悟到能被3整除的数与所用小棒根数有关,即与所摆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有关,初步感知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2.交流讨论。 
  (1)全班交流讨论,形成猜想: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2)学生举例,笔算验证。 
  3.揭示特征。(1)引导学生在讨论、验证的基础上,归纳、概括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2)引导质疑:我们在二、三位数中发现有这样的特征,那么在四位、五位甚至更多位数的数中,是否也有这样的特征呢?(学生写数验证,然后交流汇报,完善结论) 
  (3)学生看书,自由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设计意图:在获得一定的感知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形成初步的猜想,然后引导学生举例验证并归纳概括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可谓是水到渠成。质疑环节更是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建构了数学模型,学得生动、主动。]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 
  (1)下面哪些数能被3整除?(让学生先用特征判断,然后笔算验证) 
  54 
  83 
  114 
  262 837 
  (2)下面哪些数能被3整除? 
  42 49 78 111 165 655 2016 5988 
   
  2.综合练习。 
  (1)在下面每个数的口里填上一个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