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求平均数”教学设计与评析

时间:2016-10-2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青岛版(五·四分段)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131~13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学会求平均数。 
    2.学生经历探究求平均数的过程,培养操作、观察、归纳、概括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合作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小正方体、学习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展示校园篮球场上四(1)班和四(2)班篮球比赛的精彩片断[四(1)班的得分明显落后],学生观赏。 
    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四(1)班的教练,这时你准备怎么做?你在换运动员上场时,会考虑哪些因素? 
    出示两名运动员平日训练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统计表,如下: 
    现在就请你当教练,根据上面统计表中的数据,你会选谁上场?并说出自己强有力的理由。(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评析:教师恰当运用CAI课件,创设一个学生熟悉且比较喜欢的真实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自己提出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需要换人”这样一个生活化的问题。这样,不仅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通过小组赛中得分情况统计表,又将生活化问题转化为根据“平均分”换人这样一个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平均数产生的需要,为下面的探索活动提供了动力与明确了方向。]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怎样计算7号和8号运动员的平均分呢?下面,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和手中的操作材料,小组合作,共同来探讨。注意:一个小正方体代表一分。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 
    1.小组合作探求算法。 
    2.汇报交流。 
    操作法:重点让学生把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讲明白。 
    小结:刚才同学们都是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把多的移走补给了少的,使它们变得同样多,这个同样多的数就是它们的平均分。 
    计算法: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除了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出来外,还可以先求出各场得分总数,再除以上场的次数,也可以得出每个队员的平均分。 
    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解决了选谁上场的问题。因为7号运动员的平均分11分高于8号运动员的平均分10分,所以应选7号运动员上场。同时,我们知道求平均数有两种算法,数据少的时候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数据多的时候用计算的方法会更方便。(板书课题和算式,如下) 
    (9+11+13)÷3=11(分)  (7+13+12+8)÷4=10(分) 
    [评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了自主性、探索性与合作性。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他们在开放的空间里运用手中的材料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解决了问题。这既是一个学生自我探究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教师只是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融入学生的活动中,和他们平等相处,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引领学生归纳概括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对10分的理解:你对10分这个数是怎样认识与理解的?与它的各场得分相比较,你有什么发现?10分是8号运动员哪一场的得分? 
    对11分的理解:11分是7号运动员第三场的得分吗?为什么?它是什么? 
    小结:平均数比大数小,比小数大,介于二者之间。它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可能存在于一组数据之中,也可能不存在。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板书:比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较好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评析:在学生的亲自感受中,他们用自己质朴而稚嫩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虽然这只是粗浅的,但却是非常有价值的。] 
    三、实践运用,体验生活 
    在生活中,你见过平均数吗?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平均数的例子) 
    在我们的生活、生产,特别是在统计当中,平均数的应用非常广泛,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整体水平与分析存在的问题。 
    评价时,师问:看着王红的成绩,你想对她说点什么? 
    不计算,估一估他们的平均身高会是哪个答案?(让学生谈观点,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先不计算,同学们估计可能会是多少?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次? 
    4.过河问题。 
    身高145厘米的小华,要过平均水深110厘米的小河到底有没有危险?(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平均数的意义) 
    通过这个题目的思考,你觉得应该对大家说点什么?(没错,徐老师希望同学们每天都能安安全全地来校,平平安安地回家) 
    [评析: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形式多样,且能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实际,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肯定都想知道自己表现如何。现在请拿出学习评价表,给自己一个诚恳的评价吧!(附表,如下) 
    学习评价表 
    本节课,你认为自己的表现怎样?请在相应栏目中填上相应的分数,并算出平均分。(优秀90分,良好80分,一般70分) 
    (小组交流后,学生展示) 
    看着自己的评价表,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你觉得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师评价:其实,从平均分可以看出你整节课的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徐老师相信在评价过程中,同学们又一次加深了对平均数的理解。 
    [评析:让学生自我评价,增强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通过自己给自己打分及平均分的计算,既强化、巩固了本课学习的内容,再现了“求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又体现了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形式多元化的思想,同时还为随后的课堂小结作了巧妙的预设,可谓“一举三得”。]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