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平均数问题――教学设计

时间:2016-10-2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设计简介: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平均数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前人长期积淀下来的间接经验,让学生快捷地获取这一经验,无疑有利于增长学生的知识面。但是,这一过程中,如果教师借助教学载体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而这些问题情境又是需要学生开辟新路才能消除困惑的,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是十分有益的。为此,本课以“西气东输”工程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将学生学习“平均数”概念、计算方法设计成对这些问题“再发现”、“再解决”的创新活动过程,使得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增长各种能力,并有一定的成就感。
  为此,本课在新知探究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对“能否采到天然气”展开猜想,然后电脑演示验证猜测结果,观察了有的管子能采到,有的不能的现象之后,学生自然会猜测是什么原因。当了解了地下的实际情况后,学生不禁感到困惑,有种上当的感觉,这时迎来了本课的第一个小高潮:工程师这样说是什么意思?他这平均400米是怎么求得的。提出问题后,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一个人的实际活动能力是创造力的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课的后半部分,让学生应用平均数的有关知识解决“西气东输”工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这样的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本质。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浙江省编教材第八册 P73-74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使学生初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 自主、合作地探索并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一些方法;
  3、 能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一定的成功体验;
  4、 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自主探索,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切实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CAI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
  师生交流“西部开发”“西气东输工程”的相关信息。
  (二) 展开
  1、引入:为了早日完成“西气东输”工程,现有一支工程队前往新疆开采天然气,地质局的工程师为他们提供了一条信息。
  (电脑演示:塔里木盆地平均400米以下分布有天然气)
  2、提出问题:根据这条信息,工程队准备了4根400米长的管道,想一想,用这4根管道能采到天然气吗?
  3、揭示现象:究竟有没有采到天然气,请看大屏幕,你发现什么现象?这是怎么回事?
  (电脑演示:四根管道插入地下,其中1、2、4号管口有天然气冒出,3号管口没有动静。)
  4、揭示现象本质: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到地下看一看。
  (电脑演示:显示四个管道的地下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