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让教与学都成为乐趣等

时间:2016-10-2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故事之一:考师范,试试看,竟试出个全市第一
  在连云港市的一个小山村,我那质朴的父母用阳光般温暖的笑意在我心里种下了好强的种子。他们特别鼓励我报考曾培育出省长惠浴宇的江苏省海州师范。然而,我却没想过要读师范做教师,考重点高中,上名牌大学。那才是我的人生梦想。
  1981年夏天,连云港实行“双考”制,海州师范提前招生,我抱着一种考考看的心理参加了考试。谁想这一考,竟考出了个全市第一。一个月后,我又参加了中考,成绩比当时省重点高中录取线高出近百分。上高中还是上海州师范?我走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为了满足父母希望儿子早日“跳出农门”的朴素愿望,几经思索、权衡,我放弃了高中——大学梦,最终走进了海州师范。
  走在人文气息扑面、文化氛围如歌的海州师范校园里,我被感染了,很快便从放弃高中大学梦的遗憾中解脱出来。我确立了“学习上夯实基础,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蓄足底蕴”和“能力上扎实提高。为将来的发展抢占先机备足后劲”的奋斗目标。课上我专心致志,不敢有丝毫马虎;课后我广泛阅读,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在抓好学习、汲取知识的同时,我还着力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以及各种才艺能力。各种活动,从构思策划到实施,我全程参与。在实践中摔打自己,磨砺自己。
  3年师范,6次期末总评,我5次夺得第一名,一次夺得第二名。1984年,作为校学生会主席和班长的我被评为“江苏省三好学生”,毕业时被市教育局留在了连云港市“海师附小”任教。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成为我人生的信条。
  故事之二:让“处处留心,时时学习”成为习惯
  从毕业的那天起,我就为自己未来的人生作出了科学规划和精确设计,制订了“学习工作两不误”的个人工作、学习计划。
  为了提高自身文化层次,我分别报考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电大函授,用不到4年的时间取得了两个大专文凭,并于1996年本科毕业。1997年9月又参加南师大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并于1999年结业。十几年默默苦学,我既当“先生”又当“学生”,既读书,又教书,练就了一名优秀教师所必备的文化知识内功。
  世事洞明皆学问。20多年来,“时时学,处处学,事事学”一直是我的一种生活常态和生存法则。我曾经为探讨新的教学思想,利用会议空隙与王元、翟裕康等名师彻夜长谈;我曾经为研究四年级数学复习课的结构,追踪特级教师听课一周;我经常以小学生的姿态造访省市科研、教研部门和教育专家,跟踪理论前沿的最新动态和同行们的最新教学研究成果。我把每次外出开会、参观当作吸收有用信息、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提升自我的学习机会,事后必定给学校带回经过自己消化思考的“新鲜的信息”。
  1997年11月,我在连云港参加省里的一次教学观摩活动。现场目睹了江苏省著名数学特级教师翟裕康幽默机智、老到高效的课堂教学风采,他的“讲了、练了、评了、收了”,不留课后作业的“四了教学法”深深地吸引了我。翟老师哪里是在教数学,他是在教习惯、教思维方法,他分明是在渗透数学价值观,在呈现数学的美感和独特魅力。如果没有对小学数学教材烂熟于心的吃透,没有对儿童心理、生理的深刻研究,没有丰厚的教学实践的积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作基础,怎么会有课堂上那样的游刃有余,收放自如,举重若轻?我想,这样高效、生动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忘我、无我的教学状态,不正是我多年数学教学中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吗?课后,我在饭桌上当面向翟老师请教,晚上我来到翟老师的住处,与他交流、切磋至深夜。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翟裕康老师这堂课给我一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感。这堂课照亮了我此后的教学之路,使我一下子参透了困扰十几年的教学难题,在我的眼前呈现出一片美妙的教学天地。
  故事之三:“他我——自我——无我”——三种教学境界
  所谓“他我”境界,就是教学中,学生是学生,老师是老师,教是教,学是学,师与生之间,教与学之间界限分明,按部就班。所谓“自我”境界,就是教学中,已初步萌发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意识。所谓“无我”境界,就是学生不知自己是学生。教师不知自己是教师,学生忘记了自己是在学,教师忘记了自己是在教。教与学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师生一起进入一种忘我、无我之状态.共同沉浸在发现、探索、思考、想象、切磋、分享成功、宽容失败的和谐课堂情境中。第三种境界是我教学上追求的最高境界。
  1997年以来,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并探索“自主创新活动式”、“研究性学习方式”和“价值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大胆扬弃传统教法,形成了“启动导标一自学调控一内化反馈一反思总结”的“四环节教学结构”和“细看-重读-思考-初练-讨论-提问-记忆-猜做”“八步自学法”。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绝对不讲解: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学会的,老师只是点拨、引导,不告诉答案。1999年9月连云港市举行首届校长优质课展评,我获得了市一等奖。在我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比》展示课上,我的“四环节教学结构”和“八步自学法”首次在全市同行面前登台亮相。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笑声不断,掌声不停,高潮迭起,将学生是“学习的小主人”的抽象理念诠释得可感可学。我的“四环节教学结构”和“八步自学法”得到了同行们的高度认可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