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质量和效率:小学数学课堂的生命线

时间:2016-10-2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吴正宪,女,1954年8月生,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特级教师。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委员、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市第九届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民进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曾荣获“北京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北京市优秀跨世纪人才”、“北京教科院职业道德标兵”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她坚持教书育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地结合,她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深受师生喜爱。她曾在国际数学教育研讨会上宣读论文;她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录制了教学片;她出版的专著有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编写的教育家成长丛书《吴正宪与小学数学》等;中国教育台在“名师讲坛”播放了她的个人专辑;她被誉为“师德的楷模、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 
   
  张仪中(龙岩市新罗区龙门开明小学):开展数学课堂实效研究有何现实意义? 
  吴正宪(以下简称吴):研讨“实效性”,是在继承发展、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回顾、反思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其意义在于通过触摸课堂教学更深层面的实质问题,唤起广大教师研究探索的热情,使教师在“实效性”的大讨论中更有针对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对课堂教学实效本质的再认识,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落实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有所得、有所获,为学生和谐、全面、可持续地发展注入后劲。这样的研究、实践过程也必然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李春优(深圳市荔园小学)、刘胜峰(厦门市火炬学校)、余马东(长汀县古城中心学校)、封爱玲(安徽省宿州市第一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本质”指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 
  吴:课堂教学的实效主要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定位是否准确?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教学资源?是否通过为学生创设有价值、有意义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课堂教学是否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是否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关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是否进行了有效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是否进行了有效的评价与调控,因材施教,促进不同学生的反思与进步?是否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是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后劲? 
  吴明良(石狮市凤里宽仁小学)、刘景蕉(闽清县第二实验小学):课堂实效与教学质量、课堂效率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吴:追求教学质量、讲求课堂效率是落实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本保证。换句话说,实效的课堂教学一定有高质量的教学过程,一定是高效率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既要关注教师教的质量,又要关注学生学的质量,二者缺一不可。教师要有课堂成本意识,要处理好“投入”与“产出”、“长效“与“短效”、“可持续发展”与“暂时利益”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不能以牺牲学生身体健康为代价,不能靠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的机械训练。否则,即使获得了暂时效益,长久下去,也会使学生身心疲惫,失去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要在单位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关注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郑祥旦(大田县华兴中心小学)、潘灿阳(南安市乐峰炉星小学)、洪荣珠(沙县凤岗中心小学):落实了数学化,是否课堂实效就好? 
  吴: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应该体现在让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但不能说只要经历了数学化就落实了课堂教学实效。经历数学化是落实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面,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是数学教学有实效性的基础,但不是必然,因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个指标可以判断的。讲求实效的课堂必须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只是关注学生的数学智慧。我们的课堂的确出现过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比如教学过于追求外在的学习形式,追求表面繁荣的课堂气氛,没有抓住数学本质,非数学活动过多,淡化了数学思考,学生没有亲历数学化的过程。落实课堂教学实效要关注数学化的学习过程,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理解数学内涵,使学生亲身经历对现实进行数学化的过程,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用数学符号描述现象,进行推理、抽象、概括,并进行数学建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获取了知识,还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体验了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了富有生命活力的优质的数学教育。 
  陈东栋(江苏省金坛市尧塘中心小学)、王志民(惠安县小乍中心小学)、邱廷建(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齐胜利(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课堂实效是否可以根据三维教学目标分成相应的三维实效? 
  吴: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新课程观的核心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它不仅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质即学生发展。因此,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正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真正内涵。 
  缺乏实效性的课堂教学,首先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脱离学生的实际,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应达到的实际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泛化、虚化都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如何整体落实三维目标,我想说三层意思:一要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打好数学基础。)二要以满腔的热情、智慧的头脑、敏锐的触角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唤起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出数学味道。)三要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全力以赴地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讲求数学境界。) 
  赖继红(江西省石城县大由中心小学)、慈艳(北京市中关村第四小学)、邱晓军(浙江省嵊州市逸夫小学)、黄新地(南安市乐峰中心小学)、潘灿阳: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生成性资源的把握非常重要,请您谈谈如何预设基础性生成资源?如何把握稍纵即逝的偶发性资源? 
  吴:的确,教师对生成性资源的把握很重要。首先,教师要有课程资源意识,读懂生成性资源对学生发展的价值。课堂上,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实际提出具有挑战性且有价值的问题资源,引发学生探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使生成的问题成为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教师要精心预设,为可能在学习中自然生成的资源搭设生成的平台,给生成资源以“着陆”之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