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运用等价变形题指导学生解题

时间:2016-10-2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有些数学应用题,因为数量关系较为复杂,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可运用非等价变形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解答。 
  例1.一个面积为2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内有一个最大的圆,求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题目中正方形的面积是个非完全平方数,如果要让学生求出圆的半径,然后再求出这个圆的面积学生是无从下手的。 
  因此,可先出示这样一道比较题:“已知一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内有一个面积最大的圆,求这个圆的面积。” 
  因为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学生能很快理解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即为1厘米,因此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内面积最大的圆的面积为:3.14×(1÷2)2=0.785(平方厘米)。 
  在学生求解出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内面积最大的圆的面积后,教师可再将此题同例1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就能很快求出面积为2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内面积最大的圆的面积为: 0.785×20=15.7(平方厘米)。 
  例2.某校上学期共有学生1040人,本学期有学生1360人,其中男生比上学期增加48%,女生比上学期增加20%,求这所学校本学期有男女生各多少人? 
  分析与解答:题中的两个百分率无直接关系,给解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可先出示这样一道比较题:“某校上学期共有学生1040人,本学期男女生都比上学期增加了20%,求本学期这所学校共有多少人?” 
  学生很快求出答案,本学期学校有学生:1040×(1+20%)=1248(人)。 
  然后再将此题同例2进行比较,学生便发现“男女生都比上学期增加了20%”与例2的“男生比上学期增加48%,女生比上学期增加20%”相关的人数则为:1360-1248=112(人)。因此,可求得上学期的男生人数应为:112÷(48%-20%) =400(人),所以,本学期的男生人数为:400× (1+48%)=592(人),本学期的女生人数为:1360- 592=768(人)。 
  例3.某校学生步行去进行郊游活动,在离开学校3千米处,张老师发现有物品遗留在学校,马上骑自行车以每小时9千米的速度返回学校,拿了物品后又追赶学生队伍,已知学生队伍每小时行4千米,求张老师离开队伍几小时又追赶上学生队伍? 
  分析与解答:题目不明确张老师从何处追及,以及追及的距离有多长,学生感到无法下手。 
  因此,可设计以下一道比较题:“某校学生去进行郊游活动,每小时行4千米,队伍离开学校6千米后,张老师才骑自行车以每小时9千米的速度去追赶队伍,问张老师几小时能追赶上队伍?” 
  学生很快求出答案:张老师追赶上队伍的时间为:6÷(9-4)=1.2(小时)。 
  然后再将此题与例3进行比较,学生很快看出,张老师在队伍离开学校3千米处返回学校去拿取物品,然后再追及队伍,追及的距离即为当时队伍与学校距离的2倍。因此,学生很快求出例3的答案,张老师追赶上队伍的时间为:3× 2÷(9-4)=1.2(小时)。 
  例4.某工厂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加工一批零件,若每小时加工30个,则比规定时间晚完成 1小时,若每小时加工48个,则比规定时间少用半小时,如果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每小时要加工几个零件? 
  分析与解答:学生对题目中“比规定时间晚完成1小时”与“比规定时间少用半小时”这两个条件不理解,因此会感到难以求解。 
  因此,可出示下列一道比较题:“甲、乙两人同时骑摩托车从A地到B地,甲每小时行48千米,乙每小时行30千米,经过若干个小时,乙离 B地还有36千米,甲超过B地24千米,这时两人如果立即掉头往回走,如果两人的速度不变,问甲追上乙要几小时?” 
  这是一道追及应用题,学生能很快列式解答,甲追上乙要用的时间为:(24+30)÷(48-30)= 3(小时)。 
  然后再将此题同例4进行比较,学生即能发现,比较题的追及时间即为例4中加工这批零件的规定时间,因此学生很快求出加工这批零件的规定时间为:(30+48÷2)÷(48-30)=3(小时)。所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批零件,每小时要加工的零件个数为:30×(3+1)÷3=40(个)。 
  例5.幼儿园将一筐苹果分给小朋友,如果分给小班,每人5个则余10个,如果分给大班,每人8个,则有一人分到6个,已知小班比大班多3人。问这筐苹果有几个? 
  分析与解答:这题比一般的盈余问题多了“小班比大班多了3人”,因此有的学生会望而却步,不知所措。 
  因此,可出示这样一道比较题:“幼儿园将一筐苹果分给大班的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