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融会贯通巧解题

时间:2016-10-2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比和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它的原料是火硝、硫磺和木炭,这三种原料的重量之比是15∶2∶3。在东汉人徐岳编写的《数术记遗》中,记载了用“量影求高”的方法计算一个较高物体的高度,这也是比例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方面。以前我们学过的分数和百分数问题,就可以看作比与比例的问题。例如,甲数是乙数的3/4数和乙数的比是3∶4。又如,甲数的2/3数的75%,就是甲数/乙数=75%/2/3,即甲数/乙数=9/8。 
  知识之间是融会贯通的,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解答较复杂的问题极有好处。 
   
  一、抓住分数、百分数,转化成比例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的分数、百分数,往往体现数量间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利用这个关系,我们可以将其转化成比例问题来解答。 
  例1. 三个车间共同生产一批零件,第一车间生产了600个,第二车间生产的是余下的20%,第三车间生产的正好是这批零件的一半。问第二、第三车间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分析与解: 
  画出线段图 
   
  从“第二车间生产的是余下的20%,第三车间生产的正好是这批零件的一半”可知: 
  ①第二车间生产的/余下的=1∶5; 
  ②第三车间生产的占4份,则三个车间生产的总数是8份; 
  ③第一车间生产零件600个对应的是(4-1)份。 
  列式为:600÷3×5=1000(个) 
  答:第二、第三车间一共生产零件1000个。 
  在这道题中,两个分数的单位“1”不统一,需要对单位“1”进行转化,但是如果利用比例的思想,则免去了统一单位“1”的麻烦。 
  二、统一不变量,转化成连比 
  两个数的比叫做单比,两个以上的数的比叫做连比。遇到连比时,关键是将不变量的份数统一,从而作出比较。 
  例2.柳阴小学的校园里,原来柳树的棵数是全校树木总棵数的2/5。今年又栽种了50棵柳树。这样,柳树的棵数就占全校树木总棵数的5/11。问柳阴小学原来一共有多少棵树木? 
  分析与解: 
  从“原来柳树的棵数是全校树木总棵数的2/5”和“种了50棵柳树后的棵数占全校树木总棵数的5/11”可知: 
   
  列式为:50×(4+6)=500(棵) 
  答:柳阴小学原来一共有500棵树木。 
  在这道题中,统一了不变量的份数,利用等量代换,使数量关系一目了然,轻松解答。 
   
  三、利用数量间的比例关系,巧妙解题 
   
  成比例关系的问题是:根据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决定解答方法的问题。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例3. 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A、B两站开出,相向而行。甲车先出发20分钟,相遇时,乙车比甲车多行8千米。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3∶4,乙车从B站行到A站需2.5小时。求A、B两站的距离? 
  分析与解: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借助这个关系,我们可以轻松解题。下面简要整理条件: 
   
  ①甲车行完全程所用的时间为:2.5×4/3=10/3(小时),则甲车速度为:3/10千米/小时; 
  ②相遇时间:(1-3/10×1/3)÷(3/10+2/5)=9/7(小时); 
  ③相遇时甲车所行占全程的:9/7÷10/3=27/70; 
  相遇时乙车所行占全程的:9/7÷2.5=18/35; 
  ④AB两站的距离为:8÷(18/35-27/70-3/10×1/3)=280(千米)。 
  答:AB两地的距离是280千米。 
  这道行程问题正是运用了“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的知识,借助工程问题的思想巧妙解题。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在教学中及时地帮助学生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