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在操作中感悟 在交流中获取

时间:2016-10-2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一、提出猜想,引入新知 
  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请同学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呢? 
  生 :个位是3、6、9的数。 
  生 :个位是0~9的数都有可能被3整除,如30、21、12…… 
  生 :个位是0~9的数都不一定能被3整除,如11、13、14……(沉默片刻后,学生纷纷表示反对,并举出例子进行反驳) 
  师: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出现了片刻的冷场)你们想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发现这个特征吗? 
  生:想!(跃跃欲试) 
  二、实验操作,初识新知 
  出示操作要求:分别用1、2、3、4、5、6、7、8、9、10、12、15、18根小棒在下表中摆数。 
   
  师:会摆吗?试试看。(学生开始试摆并小声讨论) 
  生 :如用3根小棒,可把它们都放在千位、百位、十位或个位上,摆成3000、300、30、3,也可分开摆成210、102等数。 
  师:说得真好!现在各小组开始摆数,并完成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如下)。 
   
  三、汇报交流,理解新知 
  师:通过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5:老师,我发现303、120、450、300、960等数能被3整除。 
  生6:老师,我发现用3根小棒怎么摆都能摆出3的倍数。 
  师:是吗,只能用3根小棒吗?(很多学生举手回答:6根、9根、12根……) 
  生7: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只要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一定能被3整除。 
  师: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再观察一下,你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学生讨论一阵后开始举手) 
  生8: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就是它所摆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 
  生9:只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同学们真棒!自己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桌间互相再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略) 
  五、回顾梳理,内化新知(略) 
  反思: 
  本节课中,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经历了“猜想──失败──疑问──求知──解决”的过程,使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第一,在操作中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这堂课中,没有一味地套用教材,而是为学生创造了实验操作的活动机会,使学生通过拼摆、计算、判断等一系列过程,逐步地感悟到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所用小棒的根数有关。 
  第二,在交流中获取。 
  当学生通过操作对新知有所感悟后,就必然产生说的愿望。于是,安排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两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各抒己见,大胆争议甚至激烈辩论。交流的问题并非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而是来自于学生自身的需求,是他们在感悟后急于表达而自然产生的想法。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去体验、去感受,相互纠正和补充自己的片面认识,最终使新知(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步一步浮出“水面”。 
  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学生感悟和获取的不仅是数学知识,他们还不断体验数学的魅力,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