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让评价多一些“质”感

时间:2016-10-3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研究也在各处生根发芽。我们多次参加其他学校的教改研讨活动,看到学生数学学习评价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处破土而出,成长壮大,或数学日记、课堂观察,或成长记录、课后访谈,或如何创设评价环境等等,各种形式不一而足。然而,这种学习评价总体给人的印象是形式多于实质,反而加重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笔者认为数学学习评价应注重“质”的研究,要使学习评价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的一些实践与操作,与大家一起探讨。 
   
  作业评价——让学生展示自我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技能,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作为过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对作业评价进行了一系列新的尝试。一是丰富作业形式。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作业、操作作业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即使是书面作业,我也尽量节省学生的抄写时间,注意作业的灵活性,体现作业的层次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有选择地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二是拓宽评价内容。把过去只有教师评价改为学生自评、教师查评和小组互评相结合的学习评价。每次作业先由学生自查自评,力争把部分失误纠正在教师评价之前,逐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教师评价也一改过去只对题目的正确率打一个等级的做法,转变为评价学生的作业态度、书写质量和正确率。注意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学习状态、存在问题进行适当点评,如“你x题的解答很有创造性!”“你解题的严谨与周密使我好像看到了一名未来的数学家!”“多工整的作业啊!你一定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你一天天在进步,教师真为你感到高兴!”……教师充满激情的评语,时时鼓舞学生,激发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愿望。最后每周一次小.组互评,引导学生通过互相比较、互相评价了解自己的作业情况,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逐渐把作业当作展示自己的机会,每次都能认真、愉悦地完成,进一步树立学习的数学自信心。 
   
  考试评价——让学生人人进步 
   
  改进考试的组织形式,实行“开放式”考试。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及学习发展情况,承认学生在学习上的时间差、过程差,实行因人而异的测试形式;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优秀;应用能力强的学生,实行“免试”;对于个别基础差、接受慢、理解应用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实行延期测试或降低试题难度。测试结束,允许学生对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再去查阅资料,请教老师或同学,在完全理解的基础上对自己的答卷进行改正。教师在学生订正后再进行阅卷,批上学生满意的得分。这种做法使考试评价成为一种激励手段,使不同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和进步。 
  改变试题的呈现形式,使题型多样化、情趣化、人文化。改变单纯的笔试为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多元化考试,突出能力考查。在注重“双基”的同时,增加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的题目,减少“纯数学”的题目,用许多有实体背景的现实问题、实际调查、报刊资料来代替。把考试、评价与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拉近生活与实际的距离,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趣。 
   
  课堂评价——让学生焕发活力 
   
  数学学习评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前的评价,往往是凭教师的印象或根据平时学生的作业及考试成绩所作出的简单结论,具有不少主观成分,容易造成评定中的失误,而抹杀了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者由于未及时发现个别学生的情绪变化而采取了措施,使得评价的激励作用得不到很好的体现。所以,要发挥评价的积极意义,应重视平时的观察,尤其是课堂上对学生活动的观察,作好相应的课堂记录,使得评价有一定的依据,让每位学生因评价而焕发活力。例如,我校有位教师上“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时,他让同桌合作,从课前准备的12个小正方形(每个都表示1平方厘米面积单位)中,任意取出几个,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后,分别记下它的面积、长、宽等数据。要求每桌至少拼出5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并记下相应的数据。接着集中观察这几组数据,看能否从中发现什么规律。然后再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结论。学生操作期间,教师有意识地观察他们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愿意帮助他人,是否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是否有合作精神等。交流时教师认真地对学生这些方面的表现也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课堂观察和记载,可以促使教师更关注和了解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育教学行为,也有利于教师作出正确、及时、恰当的评价,让课堂充满平等、民主、安全、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