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数”山有路“趣”为径――小学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

时间:2016-10-3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则处于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所以,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是相互矛盾的。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学海无涯“乐”作舟,“数”山有路“趣”为径。下面,谈谈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精心设置悬念,诱发学生求知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通过趣味性练习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学生就会生疑,就会要求释疑。就会产生求知欲。
  例如,教学怎样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任意报出一个最简分数,然后教师很快说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经过验证确认教师的判断百分之百的正确。这时学生头脑中便产生了“老师用什么方法判断出来”的疑和使他们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迫切想学会判断的方法。在引导他们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二) 设计趣味练习,促使积极参与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功能的双重作用。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就高;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就不高。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让学生自己观察学具,然后向同桌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几个顶点、几个面、几条棱,二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抓住了生与生交流,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表现、自我确认的机会,有力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能动作用,培养了创造力和自信的个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创造应用机会,引导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开展竞赛活动等方式,使学生学有兴趣。
  (三)组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热情。
  儿童注意的特点是以无意注意为主,容易被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他们能一连几个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根据我的观察来看,他们最多只能连续地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所以我想:在课堂的教学里,是否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呢?于是,我翻阅各种教学杂志,请教了有经验的几位老师,借鉴了他们的教学上的方法,配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以下的游戏:优秀小邮递员、夺红旗、摘苹果、开火车、小小接力赛、小猫钓鱼等等几种游戏。
  (四)开展数学竞赛,享受成功喜悦。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而低年级的学生尤为突出。引导学生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性的活动,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实践证明:当他们获得名次时,成功的喜悦将使到他们萌发继续努力的意愿。
  正是这样,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把知识的学习寓愉快的游戏中,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成为课堂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