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情况分析

时间:2016-10-3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计算在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因此,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现在的计算教学在小学阶段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计算教学应该如何改革,这些都是我们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计算教学的现状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明确指出第一学段要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而且三个学段都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计算存在于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计算,因此,计算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正是这重要的一环,恰恰是老师们最为头疼的地方,也偏偏是学生们最不愿意学习的知识。为什么呢?原因大致如下:一方面,对老师来说,计算教学是最不容易教学出彩的地方,我们很少见到有计算教学的公开课,不是老师们认为讲不明白,反而恰恰是它过于“明白”了,一目了然,运算顺序是什么,要注意什么,哪个地方最容易出错,所有这一切实在直白不过了,哪有什么“讲头”?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就这一点知识我一会儿就都看明白了,根本就不用老师费那么多口舌。可是问题也出在这儿,学生明明会算,也非常清楚应该注意什么,可就是错误不断。其实,即便是老师不烦,学生自己也烦了,老师和学生都处在一种焦虑状态之中。在教学一线的老师都是深有体会的,教到计算这一部分,不学不行,想学又怕,那种滋味就正如曹操的谋士杨修所说: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计算教学处在了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呢?我们先从教材的编排和师生交流方向找找原因。 
  教材的编排:以往的计算内容基本都是独立成章,先学加法、减法,再学习乘、除法,都是比较单纯的学习和练习,很少人文的交流。 
  师生交流:只要是一进入这一部分的教学,师生之间就只有练、练、练,很少有关于算理的探讨、交流,只有学生练习熟练与否的情感体验,最终导致两种情况:一种是优等生练习熟练后的心浮气傲,一种是学困生动笔就出错的心惊胆战。如果总是处在这种状态之下,教师为了“教”而苦恼,学生为了“学”而苦恼,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谈“计算”而色变的情况,还没开始呢,就已经被自己吓倒了。 
   
  二、计算教学的改革 
   
  计算教学比较枯燥,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抽象,不容易掌握。以往的教材对四则运算的处理比较细致,步步为营,步子迈得比较小。低年级学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到了四年级就要对其作系统的整理,这一整理既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又包括四则运算的一些定律、法则等等,非常翔实,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但是又比较有条理。对于学生来说不存在是否理解的问题,他只要照本宣科地去练习、去熟练就是了。而新课标下的实验教材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格局,它把以往的应用题打散,并且和计算教学相结合,利用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解决应用题以及计算的教学,正可谓一举两得。那么这两种编排究竟哪一种对教学更为有利呢?我们不妨从教与学的角度分别加以比较。 
  教:这是教师的主要工作之一。教师要想教好一部分知识,首先要对这部分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要对这部分知识建立一个知识框架,充分了解本知识在整个单元、整册书、甚至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地位与作用,这样教起来就会游刃有余。让我们来看一下两种教材的编排,看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以往的教材把计算与应用题分别独立成章,类型分明,目标要求比较明确,使人能一目了然地学习与把握。实验教材没有把它们单独分开,而是把它们化整为零,融在了解决问题当中,注重去创设适宜的情境,教师不必过多地去说明计算的方式方法,最重要的是不必耳提面命地去强调计算顺序,尤其是不必伤透脑筋地去说明四则运算的顺序原理,一切都在特定的情境中顺理成章地呈现出来。比如,要教学200—60×3,可以创造以下情境帮助理解教学:滑雪场的成人票60元,妈妈拿出200元要买3张,应找回多少元呢?学生结合这一情境自然而然地就能理解先乘后减的顺序问题了。从这一角度来说,实验教材化整为零的情境创设法比较好,这样教学的步子就很容易迈得更大了。 
  学:主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低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还是以比较具体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知识他们不易理解。其实大多数的学生对于枯燥无味的计算是比较反感的,他们厌倦流水式的计算练习,对于计算的原理不愿主动去了解,只不过是完成作业而己,甚至对于四则运算的顺序也不愿意去探究,大多采用死记硬背完成任务,很少有学生去问老师为什么。因此导致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差、测试得分低的现象。从这一角度来说,实验教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图、情境创设的方式完成计算学习,是比较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的。 
  由此可见,实验教材的编排方式是比较可行的,充分说明计算教学也能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大踏步地前进。 
   
  三、计算教学需要注意什么 
   
  1.情境的创设要灵活机动 
  一个好的情境创设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准则,它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性、地域性,情境的创设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又要照顾到知识的适用性,要灵活机动。就拿上面所举的例子来说,对于城市的学生,就可以用以上的滑雪场的例子,可是对于农村尤其是山区的孩子来说,就不很合适。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要用当时当地的、学生身边的事物来创设情境。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学中充分把握这一逻辑性,不必每一部分内容都大搞什么情境创设,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很好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知识体系的新的生长点上。以分数为例,当学生认识了分数并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就可以利用分数这一内容的内在关系直接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而学习约分、通分等等。如果说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还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那么学习约分、通分就不必再在情境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了。因为约分、通分其实就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新知生长点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分子分母比较大的分数的烦琐性。我们完全可以给学生出示几个非常烦琐的分数,让学生产生化简的需求,主动地去探求化简的方法。 
  教师要保持学生学习的新奇感,给学生不断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始终处于探究——收获——再探究——再收获这样一种情感体验之中,使之能自觉主动灵活地处理问题。 
  2.要有适当的跟踪练习 
  一个好的情境创设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情境也只是所要学习知识的良好载体,它并不能取代学生的熟练掌握。任何知识或 

者说任何的记忆都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由此,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巩固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们要注意,千万不能把巩固训练变成题海战术,否则,我们的计算教学改革就只能是徒有其表了。那么要如何进行巩固训练呢? 
  (1)精心设计相同类型的题目。题目的设计一定要精心,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照本宣科,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