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让课堂生活之旅新意不断――“2―9乘法口诀”教学创新与思考

时间:2016-10-3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在二年级如何教乘法口诀,不少老师都熟悉这样的教学模式:
  以教6的乘法口诀为例,先做准备题:6的连加,再让学生看挂图,师生一起编出一至两句口诀,接着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照样子试编其它几句口诀,最后学生读口诀、背口诀。从2的乘法口诀到9的乘法口诀,教师都按此套路重复地施教,几乎一成不变。以至到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学生都已明白这一节课先要干什么,然后再干什么,对一节课的教学步骤可谓了如指掌。学生的学习毫无生气与挑战,教师的教学毫无新意与创造。
  如何改进乘法口诀这样机械的教学模式呢?我作了这样的探索:
  教学2—5的乘法口诀,由于学生学习乘法口诀尚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基本遵循传统的教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简介汉语记、背乘法口诀的优势,激发学生记忆乘法口诀的积极性。
  教学6的乘法口诀,师生先一起做准备题,再让学生猜一猜:这节课将学什么?揭示课题后让学生想一想: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每句口诀中有哪个字?这个字在什么位置?板书:(  )六(     )。接着让学生或摆小棒或看挂图或看课本或借助准备题编口诀,能编几句就编几句。学生各自编拟口诀后先同桌间互说,再在全班交流:你编的口诀是什么?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用卡片出示相应的乘法口诀,然后引导学生将6的乘法口诀有序地排列,验证课始的猜想。在这之后,学生读读、记记。
  教学7的乘法口诀,在做完准备题后让学生说一说: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你认为可以怎样编7的乘法口诀?学生交流各种编口诀的方法,然后同桌两人合作编拟口诀,再全班汇报交流,议一议:怎样判断所编的口诀对不对?在七句口诀揭示之后,组织学生交流:怎样记7的乘法口诀?
  教学8的乘法口诀,在学生编口诀之前,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8的乘法口诀哪几句容易编、容易记?其它还有几句口诀?怎么编?怎么记?在学生编、记乘法口诀之后,议一议:8的乘法口诀有哪些应用?如果学生说出用8的乘法口诀可以算24÷8、32÷8等除法算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完整说出可以算哪些除法算题。
  教学9的乘法口诀,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先放手让学生说:我们怎样学9的乘法口诀?即学生参与设计教学过程。编9的乘法口诀、找规律记忆、说口诀应用都让学生唱“主角”。课尾,教师让学生“研究”这样一个问题:用9的乘法口诀可以算乘数是9的乘法、除数或商是9的除法,共有多少道算式?可能有学生逐条计数,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探讨:有没有巧算方法?即可以列式9×4-2或8×4+2计算,这实际上是一道综合应用乘法口诀等知识的实际问题。
  实践证明:这样教乘法口诀,教师充满激情与活力,课堂气氛活泼而热烈,学生学得积极又主动,这样的课堂生活之旅总是新的。成功的实践对于我们改进教学有什么启示呢?
  ⒈教学目标,我们需要全面地认识。
  传统的乘法口诀教学,其目标的设定是让学生牢记乘法口诀,为后继计算学习奠定知识基础。然而,我们又是否想过:学生在日复一日重复单调地学习乘法口诀过程中,有没有导致“熟而生厌”的教学后果呢?我们让学生在一种向智慧挑战的状态下,调动自己的经验、意向和创造力,“生成”乘法口诀。学生不仅掌握、熟记了乘法口诀(实际上,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理解更为深刻,因为他们掌握了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与规律),而且锻炼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师不仅着眼“结果”,更着力“过程”,从而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成为数学教学的目的。数学教学,首先要关注的是“教育”,其次是“教学”。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⒉数学教材,我们需要创造地处理。
  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过去,我们局限于“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处理教材思路,视教材为教学的唯一依据,师生不敢也不能逾越教材一步。现在,已经走进课程改革时代的我们,应深刻领会叶圣陶先生所作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论述的深刻内涵。对教材这个“本”,教师最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