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根据实际合理地应用“情境图”

时间:2016-10-3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根据实际合理地应用“情境图”
      情境图是数学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新教材的每一个课题都设计了一幅或多幅情境图。这些情境图为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启示和帮助。现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情境图”谈几点体会。
    一、调整
    由于教材是学校之外的课程专家或学科专家开发编写的,它关注的是学校的“共性”。但是我国幅源辽阔,各地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关注“共性”的教材,忽视了地方特色和具体的学校情况,不能适应全国所有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因此,有时需要对情境图作些适当的调整,使之符合实际。如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乘车》,教材提供的是小学生乘坐公共汽车的情境:公共汽车上原有2人,到站后先上去了3人,后来又上去了2人,现在车上有多少?这一情境对生活在城市中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可是对于农村的孩子(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孩子)却是一个陌生的情境。教学中如果依旧按照教材提供的内容来创设情境,显然引发不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兴趣。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把乘车的情境改为“猜玻璃球的游戏”: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一盒子,告诉学生盒子里装有2颗玻璃球,然后教师放进3颗后,又放进去2颗,问:“请同学猜一猜,现在盒子里玻璃球有多少颗?如何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玩玻璃球是农村孩子十分熟悉的事情,因为熟悉,所以很容易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为学生主动探究创设了一个适当的教学情境。
    二、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由于教材提供的每幅情境图不可能都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材提供了四幅情境图:把一块底面是三角形的积木在沙滩上按一下,出现一个三角形;把小圆印章盖在纸上就是圆: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个底面画下来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设计活动较为平淡,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受第二幅情境图的启发,创设了一场变魔术的活动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
    生:喜欢!
    师:老师把一个长方体(底面抹上了印泥)按在白纸上请大家猜一猜,老师能在纸上变出什么?
  生:长方形。(齐答)
  (教师把长方体拿开,纸上果然是长方形,学生欢呼雀跃,接着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变出了三角形,正方形,圆)
    师:同学们,想亲自变魔术吗?(想!)下面请你想办法也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变在你的作业本上,好吗?
    魔术是孩子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当看到老师变出了各种图形,他们自然就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操作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如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买文具》:教材安排了一组小面额人民币换算的情境图,虽然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也能获得“1元=10角,1角=10分”的结论。但是这样做没有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把人民币的认识作为单纯的知识来进行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缺乏动作的支持与体验,知识是被动地接受的。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根据情境图的提示,创设了一个兑换人民币的游戏情境:课前教师给各组准备了若干张不同面值的小面额人民币,课上让学生根据平常积累的生活经验,小组内尝试将大面值的人民币与小面值的人民币进行互换,并交流为什么这样换,最后通过汇报总结,得出结论。低年级儿童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教师通过组织兑换人民币的活动,使学生的智力技能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并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活动转化,从而顺利地学会了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进行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互换。
    四、动态
    研究表明:动态的画面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对事物的兴趣。而新教材提供的情境图都是静态的。在激发学习兴趣上会有一定的局限。如何突破其局限,使情境图发挥其最大的功效?教学时如果条件允许可把情境图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变静态的情境为动态的情境;也可以采用模拟表演的形式,把教材中的情境搬到学生的身边。如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前后》:教材提供的是森林运动会上动物赛跑的情境。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前后的位置关系,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打破了空间的限制,把课堂从教室搬到学校运动场上进行:让几位学生带上动物头饰,在跑道上模拟动物赛跑,在活动中教师相机提出有关“前后”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解决问题。在“玩中学,乐中悟”的过程中使学生觉得数学好玩,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
    教材提供给我们的情境图也是教学资源,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利用,一定能创设出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