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对两节“平移和旋转”课的评析

时间:2016-10-3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它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根据以上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充分地感受到两位教师能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重新组织教材教学;教学设计细腻,有创新意识,紧扣认知目标,同时注重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在了解观察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时,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感受数学美、应用数学美;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获得良好的体验。 
  一、情趣导入,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新课标指出:学生活化的数学和用数学化的生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两位教师注重了生活情境与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谢老师的导入部分用动态出示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观看行驶的汽车、行驶的轮船、飞机的螺旋桨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从而形成表象,接着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平移、旋转现象,体现知识从生活当中来,又回到生活当中去,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与生活一体化;姚老师也是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生动、形象、直观地演示出示了动态的游乐园主题图。在狭小的教室中唤醒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动手来做一做,旋转椅、缆车、摩天轮、跷跷板、滑滑梯等游乐设施的运动过程。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动手实践,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这两节课中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引导学生通过用手势、用动作、用学具等多种方式表示平移、旋转现象,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耳、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平移、旋转现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关注过程,紧扣核心问题进行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能紧扣核心问题进行探究,如:谢老师让学生看一看实物图,选择哪一个游戏设施,使学生分别找到了一些游戏设施共同的运动特点,并通过展示的动作来感受运动的方式,进而使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地认识了旋转与平移的特点。尤其是对学生在生活中无法看到秋千、跷跷板完整的运动轨迹的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秋千、跷跷板都是围绕着一个点在做旋转运动,对旋转有了更充分的感知。姚老师也采用了与他同样的方法:在教学方法,学生认识了旋转之后让其用手来比画一下,用手臂来摇一摇,进而通过旋转门等观察让学生来感受一个点或一个轴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样一来对核心问题又加深了理解从而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师的教学机智闪现在问题的探究和解决的过程中。如何确定平移的距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会误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针对学生的这个思维误区,两位老师都准确地抓住这个教学环节,并机智地采取办法。谢老师设计让学生找找金鱼向()平移()格,这样做的意图是帮助学生找出一个移动点,通过这点来数出平移的格数,这就是按“先点后体”的思想来教学平移距离的。还可以帮助学生找出一条线段,通过这条线段来数出平移的格数,这就是按“先线后体”的思想来教学平移距离的。也可以用移动图形卡片的方法数出平移的格数,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探究的方法。在难点突破的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了“坐缆车”的情境,先组织学生自由地呈现各自的思想,然后组织学生针对各种信息进行合作交流,探究平移的距离。在充分反馈学生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对应点的移动距离,感受和发现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的空格数,使平移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效地构建了判定图形平移距离的思想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