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从滴水不漏到步步设漏

时间:2016-10-3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笔者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翟玉康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感受颇深。现将这节课的精彩教学片断整理出来,并作一点抛砖引玉式的感悟与大家一起分享。 
  片断一:用直尺画圆 
  师:以前学过哪些图形? 
  生1:平行四边形。 
  生2:三角形。 
  生3:长方形。 
  师:你能用直尺画出几个漂亮的图形吗?我们比一比,看谁画的最漂亮! 
  (学生积极动手,有的画长方形,有的画正方形,有的画三角形……) 
  师(展示学生作品):大家画了这么多漂亮的图形,还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图形大家没有画到,你们猜猜是什么? 
  生:圆。 
  师:你们能用直尺画出圆吗?谁能画出来。老师送给他一个精美的礼品, 
  学生纷纷去尝试,画来画去总画不出圆,终于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这不可能,用直尺画不出圆。” 
  师:为什么? 
  生4:圆是弯弯的,直尺是直的,只能画出直线,画不出这样弯弯的线。 
  片断二: 
  师:用直尺画不出圆,我们可以用什么去画圆呢}你能画一个圆吗? 
  生:可以用圆规画圆。 
  师:你们会画圆吗? 
  生:会。 
  师:请大家在作业本上画一画。(同时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来画) 
  (台下的学生很快画好了圆,而黑板上画圆的学生圆规脚总是一滑一滑的,画了很长时间还画不好) 
  师:老师教你一个小窍门,在这儿点一点再画。 
  (生一会儿就画好了) 
  师(指着刚才点的那一点):大家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1:中间。 
  生2:中心。 
  师:它在圆的中心,我们就叫它圆心,用字母O表示。 
  师:还可以怎样画圆?你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3:可以用胶带纸画圆。 
  生4:我是用一元硬币画的圆。 
  生5:我是用瓶盖画的圆。 
  师拿出电饭锅的锅盖,画了一个圆。 
  这时,学生笑了起来,听课老师也笑了起来。 
  师:这个圆有圆心吗? 
  生:没有。 
  师:你有办法找出圆心吗?请大家用课前准备好的圆片试试看。 
  (学生有动笔画的,有用圆规比划的,有动手折的……、 
  生6:我把这个圆片对折,分开再对折,两条折痕相交的一点就是圆心。 
  生7:我把这个圆片对折再对折,中间一点就是圆心。 
  感悟: 
  这是翟老师在江都市武坚镇花庄存小学上的一节课,课堂是相当精彩的。笔者认为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翟老师抛弃传统课堂细致周密、滴水不漏的理念,精心设漏、步步遗漏,“漏”出空间让学生尝试探索,使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漏”一点空间,让学生在尝试探究中发现方法 
   
  如何留给学生探索空间,让学生在探索、尝试中发现规律和学习知识,这是一直困扰着许多教师的问题。本节课中,翟老师精心设计、步步设漏,留出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尝试中进步、在实践中发展,为我们教师做了一次成功的典型示范。课始,翟老师没有急于讲解圆是一个曲线图形这一定义,而是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直尺画出一个圆吗?”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画,好像是要把一个重要概念漏讲了,而实际上是翟老师精心设下的一个“漏”,这一“漏”漏出了学生探索的空间。在学生尝试后发现直尺不能画出圆,因为直尺是直的只能画出直线,画不出圆那样弯弯的线,从而深刻地体会到圆是曲线图形的定义,而不是去记忆那个生硬的概念。在教学画圆时,翟老师没有讲解画圆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当黑板上板演的学生圆规一脚总是不停地滑开时,教师适时给予点拨“在滑开的地方点一点”,从而引出圆心的概念。这一系列精彩都源于翟老师的精心设漏,给学生留足了探索的空间,并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知识,在探索中学会学习。 
   
  二、“漏”一点经验。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建构新知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观经验交流的变化(重组、转换改造),学习者不是像接受东西一样接受客观的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建构对知识的理解。这种建构是主客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每个人学习都是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以其特殊的方式来建构对新事物、新问题的理解,形成个人的意义。”翟老师大胆改革,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构建课堂,理解新知识,形成能力。教师不是先引导学生认识圆及讲解圆的各部分名称,然后再教画圆,而是先教画圆,用直尺、圆规、圆形物体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