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以“长方体的认识”为例谈如何设计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时间:2016-10-3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实践者都在追求简洁、智慧的课堂。唐代诗人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借题发挥,要使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功夫在“设计”。一般而言,一节数学课教学流程包括铺垫导学、建构模型、应用新知、总结评价四个环节,其中前三个环节尤为突出。那么,如何设计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现以“长方体的认识”为例,谈一孔之见,以求教同仁。 
   
  一、铺垫导学——简简单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铺垫导学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关系到整节课的成败。好的开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铺垫导学应简洁单一,直击教学重点,分化教学难点,突显教学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为学生探索新知搭桥铺路。“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并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学习长方体的展开图和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知识打好基础。可以这样设计导学: 
  1.谈话:(出示“砖块包装盒”)老师这儿有一件无价之宝。今天,我们请了一些老师前来共同观赏,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向前来赏宝的老师表示欢迎。(学生鼓掌) 
  2.研究鼓掌动作。 
  (1)人人都会鼓掌。比如,这样鼓掌行吗?(教师用一只手在面前煽来煽去。) 
  生:不行,鼓掌要用两只手。 
  (2)两只手就一定行吗?(教师用两只手前后交错地在面前煽来煽去。) 
  生:不行,鼓掌时两只手要相对。 
  (3)教师肯定:鼓掌时,两手应做到掌心相对。(板书:相对) 
  (4)让学生连续地做“左右相对”的拍击动作并思考:两只手还可以怎么相对?(指名学生示范做“上下相对、左右相对、前后相对”的鼓掌动作。) 
  (5)观看并思考:这样鼓掌行吗?(教师用两手在面前连续地做无声的十指交叉动作。) 
  生:不行,这叫交叉。 
  (6)教师肯定:十指交叉,我们暂且称它为十指“相交”。(板书:相交) 
  3.小结:“相对”和“相交”是两种位置关系。 
  这一环节,借助学生熟悉的“鼓掌”,研究物体间“相对”、“相交”的位置关系,为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长方体面与面、棱与棱的相对、相交位置关系扫清障碍。如此“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铺垫导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二、建构模型——扎扎实实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建构模型是数学教学的中心环节。数学学习过程是建构意义的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知到内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的刺激,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对数学意义的理解。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励并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去探知、获知,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将外部的探索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智能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与价值观。探索“长方体的特征”,可做如下预设: 
  1.举例揭题。教师打开砖块包装盒,出示“长方体砖块”,问:这是宝贝吧?它有什么用处?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像这种形状的物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2.引导认识各部分名称。 
  (1)摸一摸。请同学们拿出长方体学具,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长方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接着讨论交流,最后教师出示“长方体砖块”并指出: 
  面:同学们摸到长方体光滑、平整的地方,就是长方体的面。 
  棱:长方体上面有一个面,前面有一个面,这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 
  顶点:同学们摸到长方体的一个角,也就是尖儿,这就是长方体的顶点。 
  (2)数一数。请同学们数一数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多少?(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3.指导研究位置关系。 
  (1)找一找。在研究鼓掌的动作中,我们认识了相对和相交两种位置关系。请同学们找一找长方体中的面与面、棱与棱之间有没有相对或相交的关系? 
  ①面与面:哪些面有相对关系?(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面)哪些面有相交关系?面与面相交可以形成什么?(棱) 
  ②棱与棱:哪些棱有相对关系?哪些棱有相交关系?棱与棱相交可以形成什么?(顶点) 
  (2)量一量。请同学们利用尺子等学具,量一量长方体相对的面、棱各有什么特点? 
  ①面:6个面是什么形状?(长方形)一定是长方形吗?(出示“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相对的面有什么特点?(面积相等) 
  ②棱:(出示“长方体框架”)看看这12条棱,可以分为几组?怎样分?(可以分为3组,长度相等的棱为一组。) 
   
  (3)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逐一显示下表内容: 
  4.疏导建立立体图形。 
  (1)观察。出示“长方体砖块”,放在讲台桌上,问:你们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 
  (2)教师边介绍边画透视图。把砖块放在桌面上,同学们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个面。比如,坐在左边的同学只能看到上面、前面、左面,所以,我们一般只能看到3个面。因为看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但实际上是长方形。由于没有真正看见另外3个面(下面、后面、右面),所以用虚线来表示。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①教师介绍: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有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有三条棱,这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我们把水平面上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垂直的棱叫做高。 
  ②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摆放长方体砖块,让学生说说它的长、宽、高。 
  5.总结学法。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认识长方体特征的?(通过摸一摸、数一数、找一找、量一量,发现长方体的特征。)